第一节 翻译的方向:译出还是译入(1 / 1)

长期以来,西方翻译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翻译只能是从外语翻译到母语。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从母语翻译到外语在较少使用的语言(less widely used language)里已成为翻译从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Lederer指出:“对于较少使用的语言,不幸的是从母语翻译到外语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使文本为他人所知的唯一方式,否则的话,这些文本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无从接近的。”[1]这儿最恰当的例子莫过于捷克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了。作为一名移民作家,昆德拉能够跻身于当代国际著名作家之列,并在欧洲和美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都与其作品被成功地翻译到英语和法语颇为相关。他用捷克语写成的多部小说和戏剧,包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笑忘书》(1980)、获得洛杉矶“时代丛书小说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2)以及获得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雅克和他的主人》(1988),如果不被译成英语和法语,他的读者群极有可能就是为数寥寥的捷克语读者。对于这一点,昆德拉非常清楚。他说:“我的书是以翻译的形式存在的,这些译本被阅读、评论、评价、接受或者拒绝,我怎能不关注翻译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