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刚烈的傅雷和温柔的朱梅馥结为伉俪,可以说是傅雷的幸运。在母亲的安排下,傅雷在留法前与之定亲,当年傅雷19岁,而朱梅馥只有14岁。

不过,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傅雷到了法国,虽然和朱梅馥开始不断的“两地书”,但毕竟两人感情基础有限,又相隔万里,感情难免要经受考验。

留法期间,傅雷认识了一个法国女孩玛德琳,两人迅速打得火热。这期间的傅雷,觉得这辈子最爱就应该是这个法国姑娘。大概在1929年初夏的时候,傅雷准备向玛德琳求婚,求婚前,他带着十分矛盾的心情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希望婚姻应该自己做主,并希望朱梅馥不必再等他了。写完信,他请刘海粟(著名画家,傅雷在法国的挚友)替他发掉。不过,他不知道,这天的一切都是意料之外的。

第一个意外,当傅雷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玛德琳时,却发现她喝另外一个男人拥抱在一起。傅雷发现后大为光火,当场把一张椅子向那个男人砸去,幸好他的手不准,没人受伤。

另一个意外是,刘海粟夫妇俩将那封悔婚信扣留了下来,根本没有发往中国。

对于第一个意外,中国人的恋爱婚姻观和法国的毕竟不一样,玛德琳也爱傅雷,但他认为婚姻不必如此拘束,她对傅雷说,“我们明天就搬到一起吧,你是我的,我是你的,但同时我们又是自由的。”爱情的自由对于傅雷来说,决不能忍受,但玛德琳确实没有欺骗傅雷,她也爱傅雷,痛不欲生的傅雷选择逃避,选择自杀。

6月的一天,玛德林突然奔到了刘海粟的住处,“快去,我才把他稳住,他要自杀给我看。”

刘海粟立刻赶过去,好不容易才从傅雷的手里将枪夺下来。刘海粟本以为傅雷带枪来只是吓唬一下人,开个不适当的玩笑而已,谁知等他拉开枪栓,里面真的有一颗子弹掉了出来,在场的人都吓坏了。

平静下来的傅雷,后来内疚地告诉刘海粟,他想自杀还有一个原因———他觉得那封悔婚信对那个等待他的女孩子打击太大,他真担心他的表妹朱梅馥会为此寻死。到这时,刘海粟才顺水推舟把“第二个意外”的真相揭开。

经历过这次风波后,傅雷也渐渐懂得,他这一生中,即使负他的人再多,他也不能负别人。也许,傅雷和所有耿直单纯善良的知识分子一样,害怕伤害无辜的人。这点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似乎一直都是他生命的底线。插写一个例子,回国后,他和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共事时,因为刘海粟经常让一个叫做张弦替自己代画画,又不多给工钱,最终由于张弦工作太劳累,加上生活清苦,最终英年早逝,因为这事,傅雷从此和刘海粟当场宣布绝交。

回到先前说的,1931年,傅雷与刘海粟夫妇结伴回国。1932年傅雷与朱梅馥举行婚礼,婚后不久大儿子出世,不过很快夭折,童年傅雷的母亲也去世,傅雷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发肝火。举一个例子:傅雷初回上海时,常与人打麻将牌或打桥牌以消遣。本来玩麻将在知识分子中纯粹是娱乐,可是傅雷不,他以为打不赢就说明自己愚蠢,他把总输牌等同于自己智力低下,会被人看不起;因此每次输了,都要继续打下去,好像非得赢回来才罢休。玩桥牌更是如此,他这般的脾气,只有朱梅馥与他为对儿,可一旦傅雷方处于被动,朱梅馥就紧张不已,而越紧张就越容易计算不准;这时傅雷就会大声斥责:“怎么可以这么出!”然后轻则摔牌不打了,重则掀牌桌,搞得人仰马翻、狼藉一地,把本来是消遣的事弄得一团糟。最狼狈的当然是朱梅馥了,她不仅得忍气吞声,还得赔笑脸向牌友作揖道歉。

幸好妻子朱梅馥是个顶贤淑又善解人意的女人,不但给了傅雷力量去面对孩子及母亲的死,而且给了他一个温馨的家。

难怪后来杨绛在《忆傅雷》中这样写道:

他称呼梅馥的名字是法文的玛格丽特;据傅雷说,那是歌德《浮士德》里的玛格丽特。几人有幸福娶得自己的玛格丽特呢!梅馥不仅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不仅是非常能干的主妇,一身承担了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杂务,让傅雷专心工作,她还是傅雷的秘书,为他做卡片,抄稿子,接待不速之客。傅雷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后勤、好助手,他的工作至少也得打三四成折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