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傅雷的祖上也算是地主,他的爷爷傅炳清,家里有四五百亩土地,三十二间房屋。傅雷是家里的长房长孙,本来可以过上幸福的地主少爷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12年,也就是傅雷才4岁时,他父亲傅鹏飞遭人诬陷入狱,后来傅雷母亲李欲振多方营救,入狱三个月的父亲终得以回家,不过也许是惊吓过度,回家不久就不幸离世。
母亲守寡时也仅仅24岁,此前为了营救丈夫,以致无暇照料孩子们——他的两个弟弟跟一个妹妹都相继死去,只有傅雷侥幸生存下来。
短短的一年,从傅家抬出去四口棺材,这种悲哀几乎摧毁了傅雷母亲,她一生中唯一的寄托就是傅雷,这种寄托甚至成了一种病态的期望。从那时起,她以一种残酷的方式督促傅雷的学业。
傅雷小时候读书并不是太专心,母亲逼得严,让他自觉不自觉的逃学。一次,傅雷又逃学了,学堂的先生找到他家,责备他的母亲不该这样不管孩子。送走先生,母亲在亡夫灵前大哭一场,发呆了半天,竟然下了一个决心:与其让儿子成不了才,不如杀死自己的儿子,再自杀。
当天晚上,她拿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包袱皮,将傅雷捆好缠紧,然后把他掀下床。傅雷从梦中惊醒,发现母亲的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和杀机,他开始害怕,吓得大叫,乞求母亲饶他一回,不过,一切都是无济于事,母亲的眼光里根本没有一点仁爱———她开始向外拖他,傅雷知道母亲是在把他拖向一个离家不远的深水塘,他叫着、喊着,直到几位邻居奔出来。他们把母亲推倒,解开了包袱皮,救出了傅雷。
在生死线上走过一遭的傅雷,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逃学,变得比较勤奋。不过,每当读书偷懒打盹时,就会被母亲的蜡烛油滴醒——这种残忍的、非人性的督学方式,使得幼年的傅雷时时处在惊恐的状态,他的心灵被严重地扭曲了。从小学到中学,他曾两次被校长开除,一次被迫辍学。读书十几载,他一张正式的学位证书都不曾拿到。同时,这种阴影也折磨了他一辈子,遇到事情,傅雷可能变得脾气暴躁,容易走极端,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至性情的人。
幸运的是,傅雷有个好妻子,就是后来和他一同自杀的朱梅馥。她对傅雷一往情深,1961年10月15日,她在写给傅聪的信中,曾说过这么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你是最爱妈妈的,也应该是最理解妈妈的,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当时你祖父受上豪劣绅的欺侮压迫,二十四岁上就郁闷而死,寡母孤儿(你祖母和你爸爸)悲惨凄凉的生活,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IH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爸爸常常抱恨自己把许多坏脾气影响了你,所以我们要你及早注意,克制自己,把我们家上代悲剧的烙印从此结束,而这个结束就要从你开始,才能不再遗留到后代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