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1)

也许诗人永远都离不开爱情的,1942年,戴望舒与同在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相识,并很快进入热恋。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因为老牛吃嫩草的戴望舒比杨静大了21岁,杨静还是嫁给了他,当时仅仅16岁,若是现在,还是未成年少年,或者是一位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呢。

少女的爱情往往都是律动的,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泼好动,他们的闪婚注定了悲剧的结局,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龄的差异,加之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不久便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常常因生活上的琐事吵架。

活泼好动的杨静喜欢跟刚熟识的人打成一片,特别是异性,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因此婚后追求她的人也不少。面对这样不安分的小娇妻,性格本来就压抑的戴望舒自然更像个父亲一样管她。杨静自然逆反,变本加厉地甚至没事就到美国军营去跳舞。1948年末,杨静爱上了同住一栋房子的一位蔡姓青年,并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了种种努力都未能奏效,两人各带一个女儿,戴咏树归杨静,戴咏絮归戴望舒。戴望舒始终不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杨静就直接跟姓蔡的私奔了,这一招把戴望舒可谓伤到了绝境。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消息频传。曾经蒙受“附日”冤枉的戴望舒决定回到北方。到北京不久,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负责法文科工作,也许是多年来受到感情的刺激,年纪并不大的他得了哮喘病,而且哮喘病已严重到上楼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为了更好地工作,他听从医生建议动了手术,但病情并未好转,由于惦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文翻译,他提前出院,并给自己打麻黄素针,在家治疗。

1950年2月28日上午,他照例自己打麻黄素针,为了能早点治好,他加大剂量,注射后不久,心脏跳动剧烈,扑在**就昏迷过去,等送到医院,已经停止了呼吸。

45岁的戴望舒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但据我看来,尽管徐志摩英年早逝,但他的一生毕竟是潇洒的,他的死也有一种诗意的残酷,他生前的三个女人无一例外地都深深爱他。但戴望舒,死得让人哀叹,因为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对他的爱太短暂了,而每一次爱情的结束,对诗人的打击都是致命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