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失恋的诗人回到上海后,住到了刘呐鸥的江湾公园的公寓,文艺青年们都在安慰他,他也渐渐从施绛平的阴影中逐步走了出来。这一段时间,她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出现了。
由于当时住的和著名作家穆时英一家挨得很近,穆时英就安慰戴望舒说,哥们,别太难过,施蛰存的妹妹算什么,我的妹妹比她漂亮十倍,我来给你介绍。老牛吃嫩草的戴望舒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实了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一个小他12岁的清纯、秀丽女孩。
戴望舒的爱情之火重新燃起,这一次结婚倒是非常顺利。相识的第二年,即1936年,两人在上海结婚。
不过,婚后两人摩擦不断。从史料记载来看,戴望舒的心胸确实不宽广,男人的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广,而不是像针眼一样细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占领上海。1938年5月,戴望舒全家由上海乘船到香港避难。不久后,穆丽娟的母亲也随穆时英来到香港。有一次,穆丽娟去看望母亲,戴望舒非常不悦。有一次,穆丽娟的母亲肚子疼了一夜,穆丽娟就一夜未归照顾她的母亲。第二天一早赶过来的戴望舒,气势汹汹、粗言粗语,并以家里女儿没人照顾为由,强行拽穆丽娟回家。两人间的感情逐渐有了分歧,他们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
1940年冬至,穆丽娟的母亲在上海病逝。戴望舒居然瞒着穆丽娟,未把这一消息告诉穆丽娟。知道真情后,穆丽娟带着女儿赶往上海,但此时母亲已下葬,她没有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悲痛欲绝。
1940年冬,穆丽娟回到上海决定离婚,戴望舒得知消息后,便给穆丽娟发出一封“绝命书”:
从我们有理由必须结婚的那一天起,我就预见这个婚姻会给我们带来没完的烦恼。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许你将来会爱我的。现在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大女儿戴咏素)已经5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它和离婚一样,使你得到解放?
尽管这封“绝命书”写得如此伤感,但是女人一旦动了离婚的心,想必是无人能够劝阻的,又一次玩自杀秀的戴望舒无法挽留这一段婚姻,只好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戴咏素归戴望舒抚养。
这段感情当然不能怪穆丽娟,主要责任应该在戴望舒,一方面戴望舒做人太小,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妻子,有些做法不像个男人,另一方面,也许是初恋施绛平对她的伤太深,他的爱过于自私,或者根本无法再深入下去,后来,穆丽娟忆起当年生活时还觉得戴望舒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依然耿耿地说:“他对我没有什么感情,他的感情给施绛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