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不能怪志摩,诗人终是天真烂漫的。在剑桥的时候,徐志摩遇到了林徽音和他的父亲林长民。
林长民,民国初年曾担任临时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秘书长,跟梁启超是好朋友,后在官场上受到排挤,被迫出国讲学,他便带着年仅16岁的爱女林徽音来到了伦敦。志摩这时候为林徽音吸引,成了林家的常客,他们在一起谈政治、谈文化,谈婚姻自由。
稍微有点讽刺的是,两人思想都比较开放,谈的话题甚至还时常是一些风月之事。也许是为了今后写小说积累素材,志摩与林长民甚至还非常离谱地假扮成一对情人,志摩扮有夫之妇,林长民扮有妇之夫,一对“情人”互写情书,互通恋情。
万万没想到的是,志摩所有的心思并不是放在林长民的友谊身上,而是爱上了娇小的林徽音。
等到林长民发现苗头不对,他也出于父亲的一种本能,带着林徽音离开了英国。林徽因是一个奇女子,也是一个很理智的女子。志摩很年少奉父母之命跟张幼仪结婚,根本没有尝试过爱情的真正滋味,林徽音大概也是吧。然而女人对待初恋,也许更为理性。我们的诗人志摩,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什么都放下了,甚至不惜伤害无辜的张幼仪,然而最终,他没能如愿。
后来林徽音还是选择了志摩的恩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1927年林徽音和梁思成订婚,第二年在加拿大结婚。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也许能够形容当初的纯情: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也许林徽音是真心爱着志摩的,她的那首《别丢掉》是纪念她和徐志摩的恋情的,反应了少女在选择爱情和婚姻的那种矛盾心理。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我们也应该感激少女的林徽音给志摩的纯真之爱,或许,没有她的爱,志摩写不出《再别康桥》这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