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七月初五,龚自珍在杭州出生。龚自珍的家庭绝对是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在龚自珍出生的时候,龚家居住在杭州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在京为官,也有近百年的时光。龚自珍的祖父及叔祖、父亲和叔父都是两榜进士出身,龚氏一门在北京政坛留下3个佳话:其一,龚自珍的祖父兄弟二人同朝为官,时号“二龚”。其二,龚自珍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军机处章京,即军机大臣的助手,有“小军机”之称。有清一代,父子二人先后同为军机处章京的,此为第二例。其三,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兄弟二人也是同朝为官,又同时做过主考官,风光一时。龚氏父子在科举考试中一帆风顺。龚丽正在中得第五名举人的第二年即考中进士,号称“连捷”。除了做京官,龚丽正还担任过安徽徽州、安庆的知府,最后擢升江南苏松太兵备道,手握东南赋税之地军政大权。龚丽正还和林则徐一起被道光皇帝召见,问策天下。可以说,龚家在当时是一个标准的诗书、仕宦之家,龚丽正自然希望儿子能够沿着家族百年来的“星光大道”一直走下去。不过,龚自珍考试似乎不行,直到道光九年(1829年),37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才终于考中进士。好不容易考中进士的龚自珍在后来历任京官的20年中,喜欢屡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采纳。同僚对他越来越不爽,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他又跟长官吵起来了,这次他决计辞官南归,于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离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龚自珍有一种天生的爱国情结,有点像宋朝的陆游和辛弃疾。暴死的这一年,他原本还打算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有意思的是,龚自珍有一子名龚橙(号半伦),和他父亲的经历和性格则完全相反,一个是爱国,一个是卖国,历史真是喜欢开玩笑。作为龚自珍的长子,龚橙确实很丢父亲的脸。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号“半伦”的家伙,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橙虽**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龚橙虽家学渊源,又有严父亲授,却生性狂傲、喜空谈,世称狂士。为此,龚自珍曾多次劝勉儿子要踏实做学问。可惜,龚橙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后来他流落到上海,依然**不羁,挥霍狎妓。如果仅仅做一名狂士,倒也罢了,偏偏这位龚公子在走投无路之际投靠了英国公使威妥玛。龚橙流利的英语,让这位公使大为惊叹。威氏对他极为赏识,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行动有护卫跟从,月收入达万金。包括公使本人在内,上上下下都恭敬地称他为龚先生。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龚橙为洋人效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据《清朝野史大观》、《圆明园残毁考》等载: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龚橙随英舰北上来到北京后,将辫发盘到头顶,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装,出入洋兵营盘,狐假虎威,好不得意。随后,他将联军引进圆明园,并抢先一步单骑直入,取珍宝重器以归,大发横财。然后,就有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150多年,直到今天还烧得所有的中国人心痛,也让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与几乎所有卖国贼一样,这位“杰出的强盗”最后也没能逃脱上天的惩罚。史载,龚橙晚年生活极为潦倒,靠典当家私过活,最后因精神失常发狂而死。父子俩一个爱国,一个卖国,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龚自珍若不是被毒死,得知儿子是这样一个人,估计也会气得发疯吧。
(二)(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