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知道龚自珍的人,首先肯定是从这首诗开始的。然而,写出这样硬气诗歌的作家,最后却死于桃色绯闻,实在有点黑色幽默。关于龚自珍的死,100多年前,绝对是一件很大的社会事件,若是放在现在,也绝对是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有文字佐证:其殁也,实以暴疾,外间颇有异词。初,定庵官京曹时,常为明善堂主人上客。主人之侧福晋西林太清春,慕其才,颇有暧昧事。人谓定庵集中游仙诸诗,及词中《桂殿秋》、《忆瑶姬》、《梦玉入引》诸阙,惝惚迷离,实皆为此事发也。后稍为主人(子)所觉,定庵急引疾归,而卒不免。盖主人阴遣客鸩之也。鸩,大家都明白,是非常有名的一种毒酒,民间称为鹤顶红。根据以上文字记载,龚自珍是跟京城一达官小妾**,给这位大员戴了绿帽子。大员不远千里,派人用鸩酒毒杀了龚自珍。这个戴帽子的“常为明善堂主人”不是简单的一个大员,他是乾隆皇帝众多曾孙中的一个,名叫奕绘,是典型的皇亲国戚;这个“西林太清春”也不是一般人物,她是清初名臣鄂尔泰的曾孙女,是一个才女,因家庭变故养于顾氏,取名顾太清,诗名与纳兰性德相齐。她和龚自珍,一个是大才子,一个是第一才女,惺惺相惜,时间长了,就惺惜到**去了。不过,他忘记了这位才女是位侧福晋,是大员的老婆之一,龚自珍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掉了。当然,也有说法是被奕绘之子毒死,史称“丁香花疑案”。据说龚自珍在丹阳书院暴卒,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藏有一小束枯萎的丁香花,以及一帧女人的自画肖像。龚自珍这样的一个诗人死得如此离奇,自然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由于京城里一直流传着有关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加上一些无聊文人的煽风点火,很快就将事情编造得有滋有味,有凭有据。当年的龚自珍被逼得无安身之处,只好带着一车书,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龚自珍一走,似乎传闻更成了事实。顾太清有口难辩,终于被奕绘与妙华夫人所生的儿子载钧逐出王府,在西城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双可怜的儿女。但载钧终究是不爽,龚自珍还是被他派来的杀手给鸩杀了。晚清小说《孽海花》则以龚自珍儿子的口吻说,龚自珍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第二种传说更离奇:定庵晚年所眷(妓)灵箫,实别有所私。定庵一日往灵箫处,适遇其人,因语灵箫与之绝,箫阳诺之,而踪迹则愈密。半岁后,定庵一日又见其人从灵箫家中走出,因怀鸩以往,语灵箫其人倘再至者,即以此药之。药方固出禁中,服之不即死,死亦无伤痕可验也。灵箫受药,即置酒中以进,定庵饮之归,即不快,数日遽卒。如果说第一则还有点爱情传奇在里面,这则则把龚自珍塑造成一个杀人不成反被杀的悲剧人物了。龚自珍死时也不过4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所以养了一个小三,然而这个小三跟现在许多被包养的二奶一样,另外又包了一个二爷。龚自珍于是严正警告了他的小情人,不过小情人不听他的,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有一天,被龚自珍看到二爷从小三家中走出。天真的龚自珍带了一瓶鸩酒过去,告诉小三,如果这小子再来,你就把这瓶药给他吃,而且还得意洋洋地告诉小三,这药好啊,吃下去很快就死,而且看不出任何伤痕。谁知,小三记在心里,3句好话一说,龚自珍糊里糊涂地自己喝下去,反而被小三毒死了。
(一)(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