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吴伟业没有殉主,和钱谦益一样,他终究是怕死的文人。提到这位怕死的文人,也不得不提到他终生的绯闻女友——“秦淮八艳”之一卞玉京。和钱谦益有个柳如是一样,吴伟业也有个卞玉京。“秦淮八艳”这个**的词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书中分别记述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6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这八艳与当时的第一流文人关系都非常密切,例如冒辟疆与董小宛、顾横波与龚鼎孳、柳如是与钱谦益都结为夫妇,还有卞玉京与吴伟业、冒辟疆与陈圆圆、侯方域与李香君关系都不清不楚。钱谦益因为水凉怕死,被柳如是看不起,最终给他带了绿帽子。而卞玉京也是因为吴伟业的性格软弱,他们的爱情终究没有好结果。崇祯十六年,吴伟业与卞玉京第一次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直接就抛出绣球,希望能够托付终身给吴伟业。不过,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战争,朝代的更替,让诗人从此与卞玉京在多年里都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两人终于相见,只是卞玉京已身披道袍,遁入空门。其实,吴伟业和卞玉京因为战争分手后,是有机会和卞玉京再见的。不过当时他对弘光朝廷是寄予厚望的,他饱读史书,希望弘光政权能像东晋和南宋一样保住半壁江山。不过,大家都晓得弘光帝只是一个昏庸得无以复加的皇帝,估计连崇祯帝的一半都不如。满朝文武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这样的小朝廷注定是会短命的。吴伟业很快就对弘光政权失望了,“知天下事不可为”。在这样焦头烂额的情形下,他自然没心思顾及曾经的儿女柔情,也可以说是文人的自私让他抛弃了中意女子。清军在攻进南京时,不仅大肆屠杀和抢掠,也把自己压抑许久的**欲伸向了佳丽云集的秦淮河畔。为了避免清军的玷辱,卞玉京更换了装束,逃到长江岸边的丹阳,搭上一艘下水船逃到苏州虎丘山塘。她昔日朝夕相伴的姐妹不是被清军掠走就是在战乱中丧生,只剩下寥寥数人。为了避免可能的追捕,她匆匆找了匹黄绢裁成道袍,以遁入空门的方式来逃避侵略者铁蹄的践踏。这次见面自然是面目全非的,吴伟业大概也后悔,当年若是带她离去,给她幸福,即使在战乱年代,两相温暖,他们也不至于以这样的方式再见吧。后来,他写下了有名的4首七言律诗《琴河感旧》。让吴伟业伤心感慨的不仅是他们那段未了的情缘,还包括时世的变迁,国家的兴亡。正是时代的鼎革之变导致了他们这段美好情缘的中断: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携袖费逢迎。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3个月以后,卞玉京在一名叫柔柔的侍女陪同之下,乘船来到吴伟业的家中看望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痛苦,卞玉京仍然风姿绰约。只不过当年的佳人现在却是“玉京道人”。她给吴伟业弹奏了一首又一首的曲子,然后流着泪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老情人再见面,更有一番离愁。吴伟业不但写下了不朽名作《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而且在卞玉京离去的时候,一直把她送到100多里之外的苏州横塘。并把自己为卞玉京写下的《琴河感旧》4首诗赠给了她,还写下了缱绻缠绵的《临江仙·逢旧》: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姑苏城外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不过,这一次见面给他们的恋情画上了句号。理性的卞玉京明白在战乱岁月,祈望一个书生的爱情是多么不靠谱。不久后,她就委身于浙江一个地方大员,山水阻隔,两人无由得通。男人和男人最怕比较,再后来,卞玉京向那个地方大员求情,真的去做了道人。只过了10来年,她就在忧郁中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