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提到吴伟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他的代表作《圆圆曲》。《圆圆曲》的艺术价值不亚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讲述的是秦淮名妓陈圆圆和两个绯闻男主角的故事。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16岁时被苏州戏院请去唱戏唱曲,名噪江南。后来,国丈田畹选美,软硬兼施地夺走了陈圆圆。之后,在田府侍宴时,被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看中了,强索陈圆圆为妾。陈圆圆归了吴三桂,似乎是有了归宿。可是“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闯王军队攻占了北京,军队纪律不好,烧抢掠,大将刘宗敏抢掠了吴三桂的家,强占了陈圆圆。吴三桂闻讯,拍案而起,本来对李自成起义军有归顺之意的他决意打开城门,迎清军入关。这段历史非常出名,想必大家也不陌生。至于《圆圆曲》的作者,似乎在文史上若隐若现,主要还是因为吴伟业的气节问题,让后世人欲说还休。我们现在就说说这个终身都在忏悔的遗老诗人。吴伟业(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吴伟业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中。据说他出生时,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他从小就寄寓了深切的期望。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亏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对他厚爱有加,除了金榜题名,老婆的事也是崇祯亲自安排的。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先室程氏,荣极一时。陈继儒描绘当时盛景说: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崇祯的特别偏爱,让吴伟业今后的生命中镶嵌了太多的崇祯情结。崇祯十年(1637年),吴伟业迁东宫任讲读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年),再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十三年(1640年),升中允谕德(太子官属)。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这段时期,吴伟业仕途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这一切与崇祯帝对他的殊遇是密切相关的。钱谦益极口赞誉吴伟业的诗才,曾用“以锦绣为肝肠,以珠玉为咳唾”来形容吴伟业诗歌之风华绮丽。康熙帝也曾经写过御诗称赞: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不过,崇祯帝终究是一个悲剧的皇帝,明朝的烂摊子最终还是在他手中终结。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也许真是因为书生自身的软弱,吴伟业没有追随崇祯而去。出于对明王朝的依恋,特别是对崇祯帝的感恩心理,吴伟业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也许,这样他才会觉得良心稍安。
(一)(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