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1)

金圣叹也是明朝的一朵奇葩,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世人记住他的除了《六才子书》,还有他各方面的“不亦快哉”。他是真正的性情中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迂腐,任性而为,是个有趣而且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个性文人。金圣叹生于1608年三月三日(4月17日),幼年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参加考试时,在作文末尾《如此则心动否乎》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他一口气连写了39个“动”字。这样的作文,放在现在,绝对就是高考零分作文,考官自然也不会对他有好印象。不过,金圣叹始终是一个有趣的人。后来他又去应试,心想,自己的名声已经被自己搞臭了,不如继续恶搞一下,用了人家的名字,跟现在的替考“枪手”差不多,没想到一考就是第一。但后来他已经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比如说揶揄他的舅父钱谦益。钱谦益大家都很熟悉,原是明崇祯的礼部尚书,后李自成进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灭,他美丽的秦淮八艳的老婆柳如是让他去跳河,他用脚试了试,说水太冷了,我看还是不跳吧。果然,摇身一变,屈膝投降,当上清朝的礼部侍郎。金圣叹经历过清军屠城的日子,作为明末遗老,他自然不希望有这样一个舅舅。钱谦益生日做寿,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酒席宴上,一个个摇头晃脑,弹冠相庆。独有金圣叹板着脸,不卑不亢,沉默不语。酒过三巡,一个打秋风的宾客过来拍马屁了。他说:“钱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会,正好置酒论文,让我等开开眼界。”一时间赞声四起,金圣叹倒也不推辞,站起来淡淡一笑:“盛情难却,只好献丑了。就题一对联吧!”只见金圣叹手握斗笔,饱蘸浓墨,写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众人一见,大惊失色,钱谦益正在捋须的手一颤抖,不觉拔掉了几根胡子。只见金圣叹不慌不忙又写了4个大字:“三朝元老……”众宾客一见,脸上才开始逐步放松。钱谦益则怕金圣叹又来什么邪劲,便走上前冲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谁知金圣叹却冷冷一笑,毫不迟疑,“刷刷刷”写完,把笔一掷,拂袖而去。众人一看,只见金圣叹写下的是:“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两眼翻白,手脚冰凉,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关于金圣叹为什么叫圣叹,不少人非常感兴趣。这里面其实也有几个传说。一种说法是,金圣叹出生的那一天,父亲从外归来,进入正厅时,堂上供奉着的孔夫子肖像忽然开口长叹一声。恰巧这时金圣叹呱呱坠地,父亲就以此起了“圣叹”名。当然这种传说明显牵强附会。一种说法是,名字来源于他的一首打油诗《丁祭弹文》。所谓“丁祭”,就是祭拜孔子的日子。秀才们在祭拜的这天,倒不见得多么虔诚,更多的是当天可以大吃一顿,这有点像现在的一些会议,开会是假,吃饭是真。开会可能半小时,吃饭起码3小时。秀才们在餐桌上狼吞虎咽,你抢我夺,就跟小猪一样。针对这种情况,金圣叹做了这首打油诗:天将晚,祭祀了。忽听得两廊下吵吵闹闹,争胙肉的你瘦我肥,争馒头者你大我小。颜回德行人,见了微微笑。子路好勇者,见了心焦躁。夫子喟然叹曰:我也曾在陈绝粮,几曾见这饿莩!这首打油诗里的“夫子喟然叹曰”,意思就是圣人在叹气。当然,后世也有考证说这首打油诗是后人的牵强附会,算是见仁见智,不在书中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