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如果解缙仅仅做一个文人,不要太沉溺政治的旋涡中,也许,他会得以善终。但是,解缙终究还是一个贪心的文人。文人搞政治,一般有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那就是浅尝辄止,见好就收。第二个层次,不能自拔,难以收场。第三个层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内外交困,最终搭上性命。虽然解缙死的时候只有47岁,但是他一生中却经历了3个皇帝。朱元璋这个杀人魔王,就是喜欢他,也许这就是眼缘。明史专家吴晗曾经统计,朱元璋杀的功臣名将、勋戚亲贵,一点也不亚于他南征北战所消灭的敌人总数。虽然解缙屡有得罪朱元璋,但朱元璋从来没打算对付他。解缙的第一次投机,是因为朱元璋把他当儿子看待,让他有什么意见直接跟他这个“老子”提,不要惧怕。解缙就当真上万言书了。《明史·解缙传》,保留着上述的部分章节,其中文章一开头,就写到老朱这杀人狂魔的痛处。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解缙如此批评朱元璋,朱元璋却没有动他一根毫毛,看来是真的喜欢他,这一次算是解缙的第一次投机成功。如果这第一次投机还带有文人的正直和敢于进谏的优良品质外,那么,接下来的投机就有点不地道了。建文帝继位后,解缙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他被召为翰林待诏。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年轻的建文帝会给他一生带来平安。可这样安逸的日子,也就持续了4年不到。自古少帝易被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大家都晓得的建文帝叔叔朱棣的抢班夺权。解缙的性格中有典型的“宁如有瑕玉,不作无瑕石”,用现在的话说,宁愿做凤尾,也不做鸡头。建文四年,即1402年6月,朱棣打进了南京城。作为旧臣,解缙本应该自杀效忠。而且他还组织了几个朝中朋友,大家约好一起自杀。据《明史·王艮传》记载: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胡)靖比邻居,城陷前一日,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相约死殉。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出,解缙主动找到这些朋友,当时还演讲了一番,大概的意思,就是一臣不能侍奉二主,我们现在不死,什么时候死呢?让我们一起殉国吧。这里面软弱的除了解缙,胡靖也是个胆小鬼。自杀的当晚,他对家人还大声嚷嚷,“你们快出来看看,外面乱糟糟的,赶紧把家里猪圈的门关好,小心偷猪贼啊。”你想想看,连猪都舍不得的人,怎么可能舍得去自杀呢。这里面最亏的就是王艮了,他当晚从吴溥家中回来,就独自把自己关入书房。等到家人发现他时,他早已喝下事先准备好的毒酒。解缙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投机。他本来是想到文庙中上吊的,但是走着走着,觉得非常不划算,居然直接跑去投靠燕王朱棣了。朱棣本来就为方孝孺的破事非常不爽,得知解缙来投靠他,当然求之不得。毕竟他夺取皇位的理由名不正言不顺,这时候建文帝的解学士都来弃暗投明,正好可以充分利用。从前天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前后不足12小时,解缙学士的两面表演,确实让人有点不齿。不过,好在他没有拉别人做自己的垫脚石,姑且不认为他是小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