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遗憾的是,尽管王安石政治智商非常高,但是性格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性格的缺陷造成情商低下,与其他同僚自然产生很大的矛盾,而他一根筋的性格更加加剧了这种矛盾。
首先,从生活上来看,王安石是一位十分邋遢的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记载:“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濯。与吴仲卿同为群牧判官,时韩持国在馆中,三数人尤厚善,无日不过从,因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各出新衣为荆公番,号拆洗王介甫云。(公)出浴,见新衣,辄服之,亦不问所从来也。”
我们现在看这段文字,实在有点瞠目结舌,当朝宰相,不修边幅,长年不洗澡。朋友们都看不下去了,带他去休闲中心,结果他洗完后,穿上新袍子就走,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袍子。
还有记载,说王安石这个人吃菜只吃眼前的,眼前放什么菜,就吃什么菜,离他稍微远一点的菜,他根本不看,一筷子也不会动。这样的人,也懒得可以,文明一点,就是过于不拘小节了。
还有一个更经典的案例。说的是有一次皇帝赐宴,请大臣们钓鱼,然后钓上来的鱼大家各自烹调,看谁钓的鱼多,烧的好吃。王安石不喜欢钓鱼,大概钓鱼的技术也很臭,他老人家居然坐在那里,把一碟子用面粉做成的鱼饵,一粒一粒地扔在嘴里,吃了个精光。
正是因为这种怪异的性格,所以很多同僚看不惯王安石。苏东坡的老爹苏洵在他那篇著名的《辨奸论》中,就说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说他穿着破衣烂衫,吃着猪狗之食。绝对是一个大奸加大愚的老妖怪。被他害得不轻的苏东坡也曾经对他发出“此老乃野狐精也”的感叹。
可能由于这些种种原因,加上王安石是一个绝对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的人,所以在政治上往往是一根筋的走下去,有时候连信任他的皇帝的话他也听不进去,最终变法肯定能会失败。其实,现在看来苏东坡这些人虽是保守派,但对王安石的变法,还是有认可的地方。倒是从小砸破缸的司马光上台后,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变法,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变法使朝廷垄断了商品贸易,不仅是官僚、大地主、还有小商人的利益均遭侵犯,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加上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求大求快,许多官吏借机敲诈盘剥,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
最终,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王安石实际上难有作为,至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一个人孤孤单单回到家乡聊度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