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方法(1 / 1)

一、角色建构测验

了解一个人,也就是去了解他解释世界的方式,了解一个人的建构系统。凯利根据自己的理论,建立了自己的测量方法——角色建构测验(the role construct test,简称CRT或REP测验)。角色建构测验分为个人式和团体式。

不同的人建构系统会有差异,人们不仅在建构内容上有区别,在其建构系统的组织上也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不仅核心建构与从属建构不同,建构的通透性不同,所使用的建构类别不一,使用的建构数、建构系统组织的复杂度,以及其建构开放、改变的程度也都有所差别。角色建构测验提供一种途径,以考察个体运用什么建构来解释世界。

角色建构测验的实施程序:

第一步:填写“角色称谓列表”(role titles list)。

主试给被试列出如下角色称谓:如,被试本人,母亲,父亲,喜欢的教师,妻子或丈夫,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的邻居,难以相处的邻居,不喜欢的人,异性朋友,同性朋友,最有成就的人,最幸福的人,上级,等等。让被试写下他/她认识的并对被试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名20~30个。

第二步:比较所列角色的异同。

主试按预先规定好的组合,从被试的列表中抽出三个人名,让被试使用建构极来分析三个人的异同。主试会询问被试:“在哪个重要方面,哪两个人相似而与第三个人不同?”例如,主试要求一个人考虑父亲、母亲和他喜欢的女朋友,这三个人名。被试会说母亲与女友相似,都很文静,却与父亲不同——活跃。那么,被试者这次使用的建构维度便是文静——活跃。了解这一建构维度之后,再呈现另外三个角色,让被试重复上述的步骤。这种重复通常会达20多次。每次呈现三个角色,被试便产生一个建构维度。此建构可能是过去原有的,也可能是全新的。

表7-1 Kelly角色建构库测验(Rep Test)的形式

第三步:主试分析被试的建构特点。

主试分析被试的建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被试引发的建构数量。引发的数量多,内容重复少、差异大,可以说明被试的建构分化程度高,建构维度丰富,认知复杂度高;反之,则说明被试的建构结构或认知简单。例如,有人只用内外向来描述人。认知复杂的人会使用不同的建构描述不同的人,内外向,勤快—懒惰,友好—敌对,自卑—自信,独立—顺从,乐观—悲观,等等。

2.被试建构的内容。被试建构是偏于理智的,还是偏于情绪的或是行为的;是偏于身体特征的,还是偏于社会特征或心理特征的,等等。

3.被试建构的性质。被试建构是否可渗透,是否松散,是否为从属建构,是否扩展,等等。

4.人物与建构的关系。可分析出与被试相似的人和不同的人都是什么人,其建构如何,等等。

表7-2中所示是凯利所举一例[1]测验结果的解释主要针对被试(Mildred Beal)用来解释人的几个维度,及她与他人关系的多面性。表面看来,许多建构都偏向于理智。然而经过进一步测查,发现其实只有少数几个维度。其中一个重要的二分法是不愉快的挣扎(过度紧张、社会适应不良、自卑感、不快乐)与快乐舒适的平静(随遇而安、精神松弛、社会适应良好)。第二种的二分法是友善了解与过分挑剔。在被试的治疗者的报告中,这些分析大多获得证实。在治疗者看来,被试在与他人相处方面没有弹性。同时,治疗者观察到被试对一切社会情境均以社会压力的形式去看,在其中不是得到赞美和社会认同,就是被批评、被拒绝。虽然被试通常让自己显得快乐,但是偶尔也会十分难过。在被试与治疗者的关系上,显出一种依赖,要求治疗者在会谈中采取主动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又倾向于拒绝治疗者的建议。被试的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努力使事情在表面上处于友善、安逸自在的层面,尽量避免批评挑剔。

表7-2 Mildred Beal的角色建构测验结果

续表

(选自Kelly,1955,pp.242~243)

角色建构测验具有两个特色,一是测验目的是非隐蔽性的。直接让被试说出自己的建构,二是非强迫性的。被试是在自愿自发的情况下表达建构,无须主试的引导与限制。这一测验后来被应用于许多研究之中。

二、固定角色疗法

在个人建构理论中,心理障碍被认为是建构系统的异常,患者持续运用一些无效或错误的建构,心理治疗就是人生的心理重构,其目的就是使患者成为一个科学家,建构改变的关键条件是为患者的建构系统提供新成分。在建构改变的过程中,依据患者的建构特点,将新的建构加进来,有些旧的建构要被淘汰,有的建构要紧缩,有的建构要放松,有的要改变通透性等,使患者原有混乱的建构系统变得层次清晰,提高患者对世界解释和对未来预测的准确性。而心理治疗就是要帮助患者改变其预测并重建其建构系统,凯利的认知疗法能帮助患者重建建构,其中固定角色治疗技术就是方法之一。

固定角色治疗(fixed-role therapy)方法就是让来访者扮演一个由心理治疗者设定的新角色,来访者按照新的角色要求来行动,治疗者鼓励患者以新的方式来看自己,以新的方式行动,并以新的方式来解释自己,也就成为一个新的人。具体治疗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测定旧建构

通过角色建构测验、自我特征的描述,结构性访谈,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了解来访者的建构系统。确定来访者建构系统中的问题所在,为心理治疗师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第二阶段:建立新角色

心理治疗师针对来访者的病态建构系统,建立一个有助于来访者改善建构并与原来不同的一个新角色。为了让来访者能够接受这个新角色,使这个新角色对来访者不造成过度的威胁,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商讨这个新的人格素描,帮助他/她接受这个新角色。

第三阶段:扮演新角色

治疗师先让来访者扮演这个新角色,言谈举止都符合新角色,时间为两周左右。治疗师会对来访者说:“在这两周里,你要忘掉你是谁,忘掉你过去曾经是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就是×(新角色的名字)!你的行为要像他!你的思想要像他!你想象他怎样跟朋友说话!你想象他怎样做事,你也怎样做事!他有什么兴趣,你也要以什么为乐!”(Kelly,1955)

由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扮演一个新的角色,难免会感到困难,他放弃原有的建构,改用新的建构系统时,会体验到威胁,所以治疗者必须给予来访者充分的支持,这样他才有机会发展其新的建构系统。同时,由于许多来访者失去了角色扮演能力,丧失了“伪装”能力,最初他们可能会拒绝,认为这是在演戏,太虚伪。但是,治疗者要以来访者能接受的方式不断地鼓励他试试看。在这一期间,治疗者充当的是来访者(演员)的配角。正如凯利所描述的:治疗者必须“扮演一个演员的得力配角,帮助演员(来访者)继续笨拙地寻思台词,拼凑他的角色”(Kelly,1955,p.399)。

第四阶段:巩固新角色

在之后的几周里,来访者的所有生活都按照角色要求去做,每隔几天与治疗师见一面,讨论来访者扮演角色时所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直至来访者习惯了新角色的言行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逐渐放弃了以前的旧建构,形成了新建构,也就成为一个新的人。

[1] 摘选自Kelly,G.A.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Constructs.New York:Norton,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