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人人格因素的研究(1 / 1)

在中国文化下,中国人的个性既体现了人类的基本属性又烙入民族文化的特征。中国学者在探讨中国人的人格因素时,将西方的研究方法与对中国文化的思考融合起来,获得了可供世界范围参考的成果。

一、古人的人格模式

林传鼎先生(1937)曾运用历史评估和心理测量法对唐宋至清代34位中国历史人物进行心理特质分析,获得了10种类型下的50个特质,如好奇,斗争,情绪,独断,志气等。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杨波(1998)对《史记》做词汇研究,经测量评定及因素分析后,获得中国古人的四因素模型:

因素1:仁(benevolence)包括仁、义、忠、孝、礼、温、良、恭、俭、让、诚、信、宽、敦等。

因素2:智(wisdom)包括智、敏、贤能、深谋远虑、精明、沉稳、谨、忍、从容,愚、粗鲁、无能、轻虑、躁、不细谨等。

因素3:勇(bravery)包括勇、刚毅、刚强、果断、好战、侠,怯懦、腐儒等。

因素4:隐(seclusion)包括超然避世、清静无为、失意、忧愁、怀才不遇、笃学等。

从我国古代人的人格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以“仁”为先,体现儒家的核心理念,其机制是克己修身。

二、现代人的人格模型

(一)五因素模型

杨国枢和彭迈克(1984)用他们精选出的150个词汇,得出了双极五个因素:因素1为善良诚朴—阴险浮夸,因素2为精明干练—愚蠢懦弱,因素3为热情活泼—严肃呆板,因素4为镇静稳重—冲动任性,因素5为智慧文雅—浅薄粗俗。结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特征,道德评价的成分突显了出来,说明中国人看重人格中的人品。同时,也看到五因素中东西方相近的内容,如因素3与西方的因素1外倾性相似,因素4与西方的神经质相对应,因素5与西方的第五个因素文雅相近。

杨波(1998)建构了265个中文人格特质术语词表,对学生、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军人、教师、商人、服务员八类群体进行施测,得出了五个人格因素:因素1:勤勉性(diligence);因素2:评价性(evaluation):正价和负价;因素3:外倾性(extraversion);因素4:神经质(neuroticism);因素5:恭顺性(humbleness)。在该结构中,勤勉性、评价性、恭顺性体现了中国人人格的独特性,外倾性和神经质体现了人格的跨文化的普遍性。

韦克平、许燕(1996)建立了106个词汇的教师人格词表,通过教师的自评和学生对教师的他评获得了不同的双极五因素结构,见表6-8:

表6-8 自评与他评的教师人格五因素比较

(二)七因素模型

张智勇等人(1998)使用王登峰1995年建立的244个人格特质词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获得了自我描述的七个因素:①负价一:虚伪浮夸;②正价:严谨负责;③负价二:浅薄无能;④内向负情绪:多愁善感;⑤外向正情绪:热情可爱;⑥外向负情绪:暴躁易怒;⑦内向正情绪:我行我素。

最有影响力的七因素模型是由王登峰等人根据一系列研究结果提出的。他按照大五模型的研究路线以汉字中的形容词为出发点,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人格词表。词源主要是汉语词典和一些日常用语,可以归为自我指向、他人指向和事物指向三种术语类型。王登峰等人根据大量样本对自己和他人在这个形容词表范围内的人际行为评价结果,总结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因素包括:①精明干练——蠢钝懦弱:精明果敢、机敏得体、优雅多才;②严谨自制——放纵任性:坚韧自制、沉稳严肃、严谨自重;③外向活跃——内向沉静:活跃随和、开朗热情、主动亲和;④淡泊诚信——功利虚荣:淡薄客观;⑤温顺随和——暴躁倔强:温和宽厚、含蓄严谨;⑥善良友好——薄情冷淡;⑦热情豪爽——退缩自私。模型在最初建立之后,王登峰等人又根据形容词表开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并且在大范围内做了样本的选取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工作,最后确定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基本结构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