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我们一面观看和感叹美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兴旺发达,一面联想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具备了进入太空、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基础与保障,以及卫星应用等多种能力,站在展示世界最先进的航空航天展品前,我们内心里还是充满了自豪感。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
在发射现场超过100万的人群之外,全世界约有创纪录的6亿人观看了发射的现场直播。尼克松总统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了解了发射情况。12分钟后“阿波罗11号”进入地球轨道。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航天器开始向月球航行。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再转向后与登月转接器中的登月舱连接。月球转移轨道射入将航天器射向月球。
“阿波罗11号”于7月19日经过月球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并进入了月球轨道。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3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在这里,他们将派出两名使者转乘“鹰号”登月舱再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登月活动。
“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静海南部,在Sabine D环形山西南20公里处。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来自“流浪者8号”“勘察员5号”及月球轨道器提供的信息),也就不会在降落和舱外活动时制造太多困难。登陆之后,阿姆斯特朗把登陆点称做“静海基地”。
7月20日,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号”上,围着登月舱飞行了数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认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信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很快,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启动了“鹰号”的推进器并开始下降。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公里远。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在休斯敦的约翰逊太空中心,飞行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或者命令宇航员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整个飞行计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贝尔斯后来承认,他是“凭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登月过程中的程序警报是“执行溢出”,意味着导航计算机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后来发现,溢出的原因是登月舱的对接雷达在降落时没有关闭,使计算机仍然监视并不再使用的雷达。
重新开始注意窗外之后,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正处在一块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间。计算机失灵导致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了。此时,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登月舱。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面上。准确的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敦时间)。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上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休斯敦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终于,他们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休斯敦,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资料显示,降落后不久,在舱外活动的准备工作开始之前,奥尔德林通过无线电向地球念道:“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作为共济会的成员,奥尔德林接下来进行了圣餐礼。奥尔德林将他所进行的圣餐礼保密,甚至都没有告诉他的妻子,因为“阿波罗8号”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念的《创世纪》使航空航天局被无神论者起诉。
船长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迈下扶梯。5米高的9级台阶,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舱门平台的台阶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
阿姆斯特朗作为首次拜访月宫的人类使者,并没有在月宫里见到嫦娥,更没有见到嫦娥广袖舒展的忠魂舞,也没有喝到吴刚捧来的桂花酒。他武士般的模样,毕竟不能与餐风饮露,不需要呼吸氧气的仙人为伍。在这个漆黑的荒漠上,他们作为月宫上的第一批客人,都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阿姆斯特朗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也是一个测试月球表面风化层实验的一部分。然后,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安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
他俩穿着宇航服幽灵似地在月面“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活动结束后,他俩便乘登月舱上升段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3名宇航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宇航员们还在月球上留下刻有下述文字的“纪念碑”:公元1969年7月,地球行星上的人类,在此首次踏上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的和平来此。
“阿波罗11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5月25日演说中的诺言,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