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仇是对的吗?
伍子胥,单名一个员字,他爹伍奢是楚国大夫,还兼任了太子建的老师,爷爷伍举和太爷爷伍参都是楚庄王时期的大臣,虽然比不上楚国王室贵族,不过,伍家在楚国也算是历经几朝的新贵了。
伍子胥在楚国郢都长大,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无比,他的亲人、朋友、知己,都在楚国。楚国,也是他将来要报效的地方。然而,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转折总是突然横穿进来,干涉每个人的人生。
在伍子胥正处在不甘平凡、壮志满酬的年纪,一件事突然发生了。实际算起来,这事也不突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但太子建还有一个少师费无极,太子建对伍老师比较信服,不太看得起费老师。有公司的地方就有职场争斗,有朝廷的地方就有官员相杀,身为老二的费无极既恨透了太子建,也很讨厌伍奢,心想太子建如今不过是个储君,还有被拉下马的可能,干脆转而去讨好楚王,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别人的人生。
费无极对楚平王展开了疯狂彩虹屁,把本来还算励精图治的楚平王说得五迷三道,什么都愿意听他的意见。于是,什么暗黑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
一天,费无极说,太子建年纪差不多,该娶亲了。于是,楚平王找老朋友秦国联姻,为表合作诚意,秦国找了一位很漂亮的嬴公主出嫁,费无极身份太子少师,亲自去迎亲,一路浩浩****接回了郢都。这不是成全太子建的幸福人生吗?费无极怎么那么好?当然不是这样,费无极的套路是,要想废太子,首先得离间楚王和太子的关系,他要尽力说服楚王横刀夺妻,把嬴公主纳入自己后宫。
但是,这怎么好开口呢?如果楚平王是个十分正经的爹,费无极出这么个馊主意,岂不是自讨苦吃,两边得罪?
狡猾的人自然有更多招数,费无极把公主迎回来后,并没有直接送到太子宫里,而是带到了楚平王身边,然后舌灿莲花地描述嬴公主是如何国色天香,如何倾倒众生。惹得楚平王多少有些心痒难耐。毕竟,以春秋时期的年纪,十几岁的儿子娶妻,老爹可能也就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心动是不可能的。费无极见楚平王无意间吞了几次口水,连忙把嬴公主喊了出来,拜见公公……哦不对,是老公。在楚平王第一眼看见公主的那一刻,他就决定,丑闻就丑闻吧,爸爸先要了。毕竟,以往每次给儿子打造的礼物,爸爸也会替他先试探性地玩一会儿,以确保安全性。
就这样,秦国公主到楚国,本来是当太子夫人,一跃成为了君夫人。为了弥补儿子,楚平王又帮太子建找了个媳妇,让他老老实实过日子。不久,费无极又想了个主意,把太子建一脚踢出了京城,去偏远地区戍守去了。因为太子建出差在外,身为老师的伍奢也就一起跟去了。现在,朝中能时时在楚平王面前说话的只剩下费无极,想要颠倒乾坤,真是易如反掌。
费无极知道自从夺妻事件后,太子和楚王之间心里总有各种隔阂,因此,离间其实几乎只要使出3分力,楚平王就会有10分相信。这次,他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伍奢和太子建要联合起来造反了。还没调查,心虚的楚平王先信了七八分,毕竟自己对不起儿子,他起来搞事情,理由很充分,而且很能博得大家的认可呀。楚平王把伍奢喊了来,想求证一下。伍奢也是个钢铁直男,不解释,不求明鉴,上来就是一句指责:“大王你做错了一件事已经够了吧,还要再信谗言?”直指楚平王最没底气的丑事,搞得楚平王既尴尬又生气。而且,看伍奢蔑视的态度,楚平王心里也默认伍奢不忠于自己,和太子联合起来造反的可能性更大了,当即把伍奢关入大牢,又秘密地派当地官员去刺杀太子建。
好在,当地执事官奋扬是个明事理的,在这件事上,他深知太子建没有做错什么,完全是楚平王既不君也不父,但他不能指责大王,只好努力保存无辜的人。刚得到消息,奋扬就派人通知了太子建,惊魂未定的太子建这才躲过一劫。
太子建跑了,伍奢一家就不能再放过了,费无极暗暗地想。原来,伍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伍尚已经在楚国地方上当大官,小儿子伍员也就是伍子胥,也很聪明,当听说伍奢被抓的时候,他俩一起躲了起来。费无极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如果不将伍家一窝端,后面自己的日子不会安生,楚国也很可能难得安宁。把自己和楚国设定成命运共同体,楚平王自然更听费无极的“费话”,把伍家设想成了敌人。于是,费无极给楚平王出主意:“我们放出消息,只要伍尚和伍子胥回来,就将伍奢无罪释放。他们都是著名的孝子,不敢不回来受死的。”
伍尚和伍子胥听到消息,立刻识破了费无极的套路。但,作为人子,大王的命令已经这么下了,如果一个都不回去,后人会评价说是儿子害死了父亲。伍尚深思熟虑后对弟弟伍子胥说:“不回去是不忠不孝,回去必然受死,不能报仇,也是不孝。我俩只需要一个人回去就好了。我能力不如你,死和报仇,死比较容易,我愿意回去陪爹一起死,你远走吴国,为我们报仇,加油吧!”
伍子胥听令,与大哥背对背分道扬镳。一个转身走向郢都,悲壮地走向死亡,一个转身逃亡姑苏,为父兄报仇。俩人都深知,这是兄弟最后一次相见对话了。果不其然,得知伍子胥没回来,费无极恼怒着杀了伍奢和伍尚。
孔子说,对杀父母的仇人,如果不杀掉他,这辈子就先别干其他事了。绝不能跟仇人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上,只要遇到仇人,甭管手里有没有家伙,一定要勇往直前,干掉他!这也是伍子胥现在的想法。
伍子胥到吴国的时候,吴国的老大叫僚,作为大国“引进”人才,伍子胥如愿见到了吴王僚。报仇心切的伍子胥上来就和吴王僚描述打楚国的好处,其实不用他说,吴国本来也年年去找楚国的麻烦,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规模的,没上升到大面积伤亡,而伍子胥要求的是全面伐楚,干票大的。吴王僚的堂弟公子光马上跑出来反对:“别听他瞎说,他是家里被杀想报私仇,跟我吴国没一分钱关系。”
伍子胥回头看了公子光一眼,确认过眼神,知道他是搞事情的人。出门后,伍子胥稍稍打听了一下吴国的情况,原来,现在的吴王僚和公子光的上一辈是亲兄弟,兄弟四人都德行不错,老爹吴王寿梦本来想传位给老四季札,奈何季札不肯接受,老大诸樊只好勉为其难先接下摊子。诸樊奋勇拼搏,死在征战途中时,下令让二弟余祭来接自己的班,余祭死在跟越国的战斗中时,又放弃自己的儿子,指派三弟夷昧来承担大任。这么发展下来,夷昧寿终正寝后,就该轮到季札了吧?不,季札还是不愿意,打死不肯接受当吴王。于是,夷昧的儿子僚顺势而为,成了新一代吴王。这可让老大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能接受了,要按父死子继,也该轮到自己呀,怎么能便宜三叔家的?所以,公子光始终不服气吴王僚在位子上霸占着,总想取而代之。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是这么明显,上一辈代代想相让,这一辈争得你死我活。当然,从亲缘关系上来说,季札兄弟四人生长都在一起,正常情况下有着浓厚的感情,而堂兄弟之间就不见得如此亲昵了,吴王僚当“仁”不让和公子光的伺机而动,在王公贵胄家算是常规操作。
伍子胥调查了公子光的背景,也了解了他这些年的履历,知道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吴国应该会属于他,而能为自己报仇的,也只能是他。于是,伍子胥找到自己的老朋友专设诸,将他推荐给公子光,自己则按下激动的心绪,安安静静地当几年隐居老农民。伍子胥如此尽心尽力协助公子光,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反攻楚国,活捉费无极,痛斥楚平王。可让他绝望的是,这边小目标还没实现个零头,那边费无极和楚平王竟然不争气地先后谢世了。伍子胥顿时好像身体被掏空,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不过,计划既然已经实施,也就没有回头路了,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中的“专诸刺僚”,就出自伍子胥的策划。尽管吴王僚早有预感,百般防备,最终还是被专诸的鱼肠剑刺中,一缕亡魂不甘心地去了。现在,吴国真正属于公子光了,以后,他叫吴王阖庐。
阖庐即位后,派人安慰伍子胥,并发誓一定会为他报仇,伍子胥也终于打起精神,楚平王和费无极死了,他们还有后人呀,父兄被杀的时候,整个楚国都没人为他们说一两句话,所以,现在伍子胥将仇恨放大,扩展成了怨恨整个楚国。
伍子胥迅速归队进入吴国朝廷,一边帮忙治国,一边推荐人才孙武等人帮忙治军,没了当初的迫切,他反而沉浸了下来,安安心心地给吴国打了10年工。10年间,对楚国也有多次小规模进攻,等一切有利因素准备就绪,伍子胥这才同意吴王阖庐一起攻入楚国,完成多年的夙愿。
楚国此时是刚即位不久的楚昭王,听说国都沦陷,吓得仓皇往云梦泽方向跑了。称霸多年的楚国,还从来没有这么狼狈的时候。吴军进入楚国,占地的占地,抢钱的抢钱,唯有伍子胥只身来到城外,到处抓人探坟下墓,想要找到楚平王的尸体泄愤。
传说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坟墓后,曾挖出棺木里腐烂的尸体鞭尸了三百下,以泄心头之恨,这很可能只是《史记》的艺术改编,先秦史料诸多提及这场柏举之战,却从没说伍子胥曾对楚王鞭尸。只有《吕氏春秋》里说,伍子胥曾挖开坟墓,鞭打了300下棺材。
伍子胥的这段报仇,历来是饱受争议的,有人说,父兄的血仇肯定要报,伍子胥完全是不忘初心,甚至君子报仇,十几年不晚,历经艰辛只为一个做儿子和弟弟的赤子之心。有人说,孔子提倡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说的也只是针对仇人本身,而不涉及其他无辜。快意恩仇是很畅快的,可将自己身上的不公命运,进一步扩散成世界的灾难,伍子胥何尝不是制造苦难的人?伍子胥的行为处事,确实比较固执,是个容易走极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