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心里住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1 / 1)

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被简称为“申”,据说和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战国历史上的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国姓为芈,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有所了解。于是,见春申君名“黄歇”,不少人以为,他和楚国贵族没关系,后来成了楚国政坛上的一把手,算是小民逆袭,可以当作“成功学”案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上文《周公》篇说过,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呼的流行法则是“男称氏,女称姓”,也就是说,黄歇并不姓黄,黄只是他的氏。这个氏是怎么得来的呢?

黄是楚国的一块地,在春秋时期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公元前648年,楚国在吞并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灭亡了黄国,黄国的地盘这才融入楚国版图。楚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吃”的历史,一路上吃了身边大大小小无数国家,这才发展成了后来的超级大胖子。

吞了以后怎么办呢?领土扩张太快,为了防止被灭的小国家集体起来反攻,楚国想到了一个先进高校的管理方法:设立“县”制,再派国内贵族去当县长,镇压一方。所以,这会儿的县长,可不是我们后来所知道的九品或七品芝麻官,而是地地道道的地方一把手。那时候把县长尊称为“公”,于是,每一个被封到地方上做县长的人,也就变成了当地的“县公”,比如封到申县的,就叫申公,封到叶县的,就叫叶公(叶公好龙典故里的叶公,就是楚国人),同理,封到黄县的,就是黄公。这些申、叶、黄的尊称,渐渐地成了这些县长的氏。春申君黄歇的祖宗,就是黄县的县长。而能被派去管理一个地方,必备条件就是:楚王的亲戚。

也就是说,黄歇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楚国人,而不是黄国后代。

作为一个楚国人,黄歇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为楚国服务。

黄歇小时候很上进好学,拜了楚国最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师不算,他还公费跑到当时国际上最有名的几个国家去留学,成了一个“学贯中西”的大才子(战国七雄中中原六国和西方的秦国,简称中西)。黄歇学成归来的时候,那是意气风发,一如任何一个壮志满怀的少年郎一样。

当时楚国的国际局势不太好,秦昭王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常年致力于坑楚国,连打带骗地,楚国的怀王都被骗得客死他乡了。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即位后,秦昭王更看不起,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怂货儿滚蛋”,秦国又一次准备发兵揍楚国,而且领兵大将还是秦国战无不克的战神白起。楚顷襄王反应很配合,害怕,无比害怕。不过,兔子急了还咬人,他想到了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学术,名叫“忽悠大法”,而黄歇正熟悉此法。作为利用国家经费进修深造多年的人,是时候为祖国做点什么了。

楚顷襄王连忙把黄歇快递到秦国,跟秦国人民拉拉家常,唠唠嗑。换句话说,忽悠秦王。

黄歇的忽悠能否成功?

到了秦国,黄歇写了一封长达几千字的信上交给秦昭王,内容大意是:秦国和楚国都是当时国际上少有的超级大国,如果这俩国拼国力,就像两虎相斗,猎犬得利,最终结果就是两国元气大伤,而站在旁边围观的齐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就开心了,随时上场捡装备。这不是拿自己的肉去喂饱别人吗?

战国七雄磕磕碰碰几百年,生存之道就是各自掌握平衡规律,时不时组个团结盟,不让一家独大。这是各国心知肚明的事。但黄歇的长篇大论一面回顾历史教训,一面摆地理位置的优劣,故意渲染秦国的弱势,以及诸侯列国蠢蠢欲动占便宜的想法,秦昭王也难免慌了神。

事实上,列国怎么选,怎么想,都完全是未知数,可黄歇的忽悠往这个方向引导,秦昭王很难在明知道有风险的情况下还把秦国投入进去,只好连忙叫停了白起继续攻打楚国的计划。还按黄歇的倡导,“近的是敌人,远的才是朋友”原则,跟楚国签订了和平条约。

黄歇一开口,不仅秦楚大战化解,还让多年互相攻伐的两国握手言和。而且,影响远不止于此,因为秦楚手拉手,七国混乱的局势也被搅出另一副局面,大家又需要各自重新找平衡点了。真可以说是“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当然,这次忽悠能轻易成功的原因,还得感谢秦国此时的相国应侯范雎。黄歇为楚国开脱之计,正好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不谋而合。

这是少年黄歇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次露脸,而这只是一次小试牛刀,他的人生还在向着更辉煌灿烂的方向进发。

黄歇超额完成任务回楚,楚王见秦王吃这一套,为了稳住联盟,按当时签和平条约的规则,把太子派去做人质的同时,又一次把黄歇派去了秦国,算是给太子和整个楚国保驾护航。秦王为了抓住楚国这个联盟,把太子和黄歇扣留在秦国几年之久,也就是说,黄歇人生中最青春的几年,大约都是在秦国度过的。

不过,黄歇做人质期间也没白待着,在这里,他一面让太子和秦相范雎交朋友,一面密切关注着楚国动向。

在秦国待了多年后,有一天,探子回报,楚顷襄王生病了。这个消息秦国驻楚国地下办事处其实也早知道了,但没有提出要让楚太子回国,抢占先机顺利即位。那么,现在黄歇和太子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楚王眨眼睛领了盒饭,太子又远在秦国,楚国内部的其他公子王孙会不会抛下已经确定的太子,自己偷偷上位?这是春秋战国历史上缕有前车的事。到时候,一个前太子的死活,早就没人在意了,新王为了稳固地位,甚至会故意惹怒秦国,让他们拿留在秦国的人质们出气。

想到这里,黄歇再也待不住,马上动用资源,开启下一轮忽悠。

黄歇找到秦相范雎,说了一通如果让太子回国,楚国会继续和秦国友好往来,如果别人即位,那楚国人必定翻旧仇,跟秦国闹掰的道理。范雎考虑目前楚太子和黄歇这批人毕竟是秦楚友好的第一牵线人和见证人,换了其他人,还真不一定国际关系上又要出多大变动,于是把消息告诉了秦昭王。

秦王秉承的一贯原则是,别人家着火,不急。只派人去楚国再探楚顷襄王的病情,毕竟,万一是人质为了逃开秦国而瞎忽悠的呢?小心驶得万年船。

一边是火烧眉毛,一边是隔岸观火,双方站的位置不同,处事速度完全不在一个频率。黄歇见秦王还在慢悠悠行动,可阎王的勾魂使者可不等人,当机立断跟太子说,你先走,我殿后。

楚太子于是乔装打扮,混在去楚国的使者里溜了,黄歇则在秦国使用拖延战略,声称太子发烧不能见客,一直到估计他们已经走远,才亲自跑去跟秦昭王说出真相。

身为国际上最牛国家的王,竟然有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秦昭王大怒,非要杀了黄歇泄愤。此时,多交几个朋友的好处就体现了,范雎出来解围说:“黄歇为楚太子忙前忙后,等太子当上楚王,肯定重用黄歇当国相,不如放他回去,两国再次加深朋友关系。”

秦昭王想了想,相国说得有道理,“远交近攻”的大方针不能变,于是黄歇也终于结束人质生涯,重新回到了楚国。这一次,是鹏抟九天,扶摇万里。

黄歇回国的三个月后,楚顷襄王终于完成使命见祖宗去了,太子完即位,是历史上的楚考烈王。

因为一起在秦国做人质的情谊,一起苦守、煎熬、提心吊胆,又一起守得云开见月明,楚考烈王对黄歇的信任就像船信任水,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封他为国相,从此,黄歇开启了几十年的楚相生涯。等于说,此后几十年里,楚国的大政方针,在国际上的一举一动,基本都是黄歇的意思。

楚考烈王封黄歇为春申君,大手一挥,划了淮河以北十二个县供他一个人吃喝。有权又有钱,黄歇到达人生巅峰。

钱太多后,黄歇开始苦恼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问题,一个人用实在浪费,不如拿去为自己添点助力,于是黄歇开始招养门客。就是找一批人在家里吃白饭,关键时刻为自己出主意,就像平原君有门客毛遂逼楚王签合同,信陵君有门客能探听赵王的事,又有门客教他窃符救赵等等。楚国的招聘广告一发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竟然有三千人来投奔。

有了门客,黄歇在楚国,甚至国际上都有了耳目,相当于也是在战国江湖装上了视频监控,做事也得心应手多了。

黄歇为相第四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军**邯郸城,赵国差点灭国。第二年的邯郸保卫战中,平原君向魏国和楚国求救,魏国公子无忌和黄歇一起带兵救援,三大公子回师邯郸城,解了赵国大难。又三年后,黄歇再次伸手国际,把被齐国嘴馋了几百年的鲁国给灭了。自己碗里的兔子肉,还能被隔壁森林里跑来的老虎吃掉,齐王气得咬牙切齿,却也只能干瞪眼。

在黄歇的带领下,不当大哥好多年的楚国多次在国际上露脸,声威噌噌往上涨,俨然有恢复当年霸主风采的趋势。

顺风顺水的日子,一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而有了滑坡。

此人名叫吕不韦,是个政治投机客,把秦始皇的爹秦庄襄王一步步扶上了大秦王位,成了秦王最信任的人。奇特又气人的是,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操控起国家大事来也是如鱼得水。吕不韦的大军指哪儿打哪儿,六国都被揍得鼻青脸肿,纷纷表示要起来反抗,组成复仇者联盟。

大家找到了这些年战斗力还不错的楚国,请他们当联盟的带头大哥。楚考烈王欣然同意,派黄歇总揽联合国大军。诸侯大队浩浩****开发到秦国函谷关外,一边叫骂一边嘻嘻哈哈。秦国人见还有人敢打到家门口,当即组织军事反击,冲出函谷关,把联军打得大败。

其实这很难说是黄歇的锅,冷兵器时代,军事作战想要成功,第一要义就是让队伍团结,目标一致。而怎么把这么多互不相干的军人组织起来,同仇敌忾,主帅的个人魅力就是其中顶重要的。当时诸侯各国的联军各怀心思,黄歇也从没带过这么大队伍,实在没什么经验,所以这次合纵看起来是来了百八十万大军,实则完全是一盘散沙。秦军只要主力攻击一支队伍,其他各国必定不会去救,而是吓得一哄而散。

不过,楚考烈王还是把失败的锅丢给了黄歇背,自此冷落了黄歇。

黄歇想急流勇退,在门客的劝说下跑到了封地吴地,开始整理自己的封地。就是在这期间,江沪一带不少地方都有了新名字,什么申江、黄浦,都是为了纪念春申君黄歇这位老祖宗。

当相国的第25年,黄歇和亦君亦徒的楚考烈王一起去世。

关于黄歇的死,《史记》借用了战国策士们的说法。说楚考烈王患有不孕不育症,皇帝不急那谁急,黄歇怕楚王无后,将来权力交接时楚国发生不可预估的内乱,于是到处奔走,找了一批又一批美女送进宫。可惜,美女的肚子依然平平整整,完全没有隆起的迹象。有个打赵国来的李园也想把自己妹妹送进宫,但听说楚国不能生娃,怕耽误自己妹子。于是,李园脑洞大开,玩了一把大的,把妹妹送给了黄歇。中老年黄歇比楚考烈王厉害得多,没多久李园妹就怀了孕。腹黑李园连忙实施计划——让妹妹劝黄歇把她送进宫,来一招偷天换日。

儿子当楚王?听着有点刺激,于是,英明了一辈子的黄歇自此被带进沟里,晚节不保。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后宫第一个娃儿呱呱坠地,楚考烈王高兴得封李园妹为王后,李园地位也与时俱进,差不多跟黄歇比肩。为怕黄歇泄密,耽误了自己的富贵,李园便暗地里开始策划刺杀黄歇。

然而,黄歇养的那么多门客总有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很快就有门客察觉了李园的诡计,并报告给黄歇,请求先下手为强。结果当了二十几年相国的黄歇自信心爆破,完全不信当初那个求自己办事的李园有这个胆量,拒绝了门客。

不久,楚考烈王去世,儿子,或者说黄歇的儿子楚幽王顺利即位,李园也在黄歇准备入宫吊丧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刺杀。黄歇的家人也一起被族灭。

连太史公看到这个结局,都忍不住惋惜,春申君黄歇当年智斗秦王,帮太子脱身是多么聪明睿智,潇洒不羁,将生死置之度外,怎么会做那么不上台面的小人勾当,又疏忽到死在李园这种小人之手呢?

其实,关于这点,历史记载是有矛盾的,楚幽王去世后,同母弟,也就是楚考烈王的另一个儿子楚哀王接班,证明楚考烈王并非完全不孕不育。而在楚哀王之前,还有一个叫负刍异母哥哥,这些都足以证明记载有误,黄歇完全没有必要帮楚王代孕。如果事实是这样,那么黄歇的死和绿了楚王应该毫无关系。楚幽王的身世,很大概率是后来负刍篡位时故意抹黑的,和编出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这种釜底抽薪的套路如出一辙。

黄歇的死,极有可能是自身权势太大,搞得新上位的楚王坐立不安,在权力斗争中被楚幽王秘密干掉了。

《史记》原文: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