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赵胜,是赵国最强王者赵武灵王的儿子,因此,人们也称他一句公子。
不过,赵胜小时候一点也不耀眼,赵武灵王的目光都停留在大儿子章和可爱的小儿子何身上,甚至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分别当王。因为计划太不切实际,赵国贵族把太子赵章和赵武灵王围起来饿死了,于是公子何顺利当了赵王,就是历史上的赵惠文王。
爹死的时候,赵胜年纪还小,所以他基本成长于兄弟赵惠文王在位期间。平原君的封号,也是惠文王给的,这一点和魏信陵君一样。
赵胜长大后,认为天下该有免费的午餐,于是学习隔壁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开府养贤人,或者说闲人,一时间来了数千人投靠。赵王和魏王脑回路不同,看弟弟这么得人心,心想这批人为老弟所用,自然也是为赵国所用,于是把平原君加了相位。赵胜一跃成了有钱有权有人的赵国一哥。正月十五有一个经典灯谜的谜面“平原门下客三千”,答案就是关于平原君赵胜的成语“胜友如云”。
赵惠文王领盒饭后,太子丹即位,平原君再次升级,从公子变成了王叔。从此,赵国基本由他说了算。
不过,跟着赵胜混饭吃人的虽多,质量上却远不如信陵君,这些门客既不帮忙打听外国大事,也不劝导平原君不良的生活作风,大多数都只是日常吹吹牛、等开饭。赵胜也不计较,底下有兄弟跟着,就说明他力量和权势在。
赵胜的平原君府在邯郸城那是有名的高楼大厦,有一次,众多小老婆中的一个美人站在楼上看底下芸芸众生,一个打水喝的残疾人士映入眼帘。由于腿脚不便,那人每走一步,总要屁股用力,一瘸一拐的样子把美人逗得哈哈大笑。尖锐的笑声很快穿透人群落到了瘸邻居耳朵里。所谓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第二天,瘸邻居就登门找赵胜讨说法,要平原君把嘲笑自己的美人头砍下来送给自己。赵胜一听,心想这人疯了吧,但作为高素质,又受过专业训练的贵族,只是笑呵呵地答应了。邻居一走,差点憋坏的赵胜哈哈大笑,跟大家是吐槽,这人思想有问题吧,就因为一个笑就要我美人的头,太过分了。门客们听了主人的嘲笑,也不说话,背地里却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发表不满。
于是,本来只是双方拉手道个歉就能解决的问题,瞬间升级成了爱美人还是爱人才的原则性问题。赵胜对此并不知情,还是每天马照跑舞照跳,直到有一天食堂大师傅感慨,最近剩菜好像多了很多,赵胜才发现吃饭的人少了一小批。原来,因为不杀美人这事,大家觉得平原君不是真正爱自己,有点志气的都跑了。反正不跟平原君,还有平阳君,平平君,天下贵族的食堂都为他们敞开着大门。
赵胜纳闷,自觉好吃好喝供奉着,平时见面也是笑呵呵,没得罪谁啊?于是在大家吃饭的时候提出疑惑,底下有个人一边吞咽着猪肉一边说:“哎呀,大家看您只喜欢漂亮妹子,不重视自己,吃醋啦!”赵胜这才发现事态严重,斩了美人头,亲自登门找瘸腿邻居道歉。这一场政治秀做下来,走了的门客又全跑了回来,保住了赵胜养士重士的面子。
公认的四大公子排名里,无论二三的春申君和孟尝君怎么变动,平原君都稳居最末,不动如山。比起其他几位,他确实于国、于国际都没什么重要贡献。不仅如此,因为赵胜一次贪心,赵国差点因此灭国。
放眼国际形势,各国势力此消彼长,魏国强的时候,大家一致对魏,齐国强的时候,五国伐齐,总之是谁冒尖谁挨打。这会儿,论到秦国最强了,秦国会接受历史规律挨打吗?
并没有,因为秦国外交策略搞得好,提倡远交近攻,于是,和秦国当了多年邻居的韩国,就成了秦国经常捏的软柿子。
公元前263年左右,秦国看上韩国上党郡,又一次发动大军进击韩国。韩王被打怕了,根据割地可以换来和平原则,派人亲自到秦国说好话,哭着喊着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秦王表示宽宏大量,原谅韩国,笑纳上党。
一切按程序进行,不过,交割的时候出岔子了。上党郡的太守冯亭和老百姓不太服气,韩国挨了打还要道歉,割了地还要说自己有罪,他们作为战斗在第一线,天天跟秦军打架的人,对秦国人那是恨之入骨。于是,太守冯亭想了一招,把矛盾扩大化,将赵国拉下水——上党要割也不割给秦国,情愿送给赵国。
人在家中坐,城从天上来,赵王听说平白能得上党17座城,开心得起飞,当即叫叔叔平阳君赵豹来分享这个喜悦。谁知道,赵豹不仅不跟着乐呵,反而兜头一瓢冷水泼下来,说:“圣人特别担心无缘无故的好处。”
赵王说:“这怎么能算无缘无故呢,那是上党人民觉得问人品好,非要当我的子民啊。”
赵豹白了一眼赵王:“秦国出力打了那么久,我们赵国莫名得到地盘,你觉得秦国会放过我们吗?韩国这分明是把我们拉进来一起受罪,上党上党,就是上当啊。”
赵王不乐意,继续说:“叔,你想想,那可是17座城啊,平时打几年都不见得能占到一座,这一下来17座呢!叔,那先下去歇着吧。”赵王都差不多看见扩大版图后,祖宗们对自己的表扬了。
赵豹出去,赵王又找了另外两个叔叔,平原君赵胜和赵禹来商量。赵王原话又说了一遍,划重点17座城。
利字当头,赵胜二话不说就答应:“收啊,犹豫啥?平时发百万之兵打别国,也不见得能一下占到17座城,这么好的事别让它跑喽!”平原君和赵王想得如出一辙,三方一拍即合,赵国准备上当。
谁主张谁干活,赵王派赵胜前去操作上党郡交割事宜。赵国还挺客气,念在冯亭和上党百姓一致心归大赵,非要给他们全郡人民都封点好处。不封倒好,一说要受中国得官爵,冯亭良心上过不去了。本来只是想把赵国牵扯进来,如果受了赵国封赏,那就是带领全郡叛国卖国啊,于是冯亭拒绝接见赵胜的代表人。
赵胜急了,不给上当,创造机会也要上当。趁冯亭不注意,发兵收割了整个上党郡。
秦国满脸问号,不是说给地退兵吗?兵退了,咋地也跑了?一查,原来是不识趣的赵国瞎参和,秦国一怒之下转移目标,打赵国。
就这样,爆发了战国或者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战斗结果最惨烈的长平之战。秦赵拉锯三年,双方都损失惨重,而其他五国则围观两虎相斗,准备坐检装备。结果,秦国偷偷换战无不胜的白起上阵,赵国也被秦国的反间计换上了年轻的赵括,于是赵军惨败,留下了45万尸骨在长平战场,和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本来可以趁势一举拿下赵国,无奈国内发生了“将相不和”,相国范雎和将军白起有矛盾,与此同时,赵国也请求割地求和,秦国答应,最终错失了绝佳机会。
搞笑的是,割地又是一场忽悠。在臣子的劝说下,赵王也照搬了冯亭的路数,把地割给齐国,希望齐国去当马前卒。同时又和楚、魏眉来眼去,商量着合纵抗秦。秦国大怒,忽悠,都是大忽悠,再次发兵20万,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面临了灭顶之灾,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赵王和平原君赵胜当初的贪心所致。
认识到错误的赵胜开始积极奔走,一面写信向妹夫的魏国求救,一面组织门客去楚国求援。
赵胜计划找20个能说会道胆子大的人一起出使,就在家里贴告示说“楚国一日游,有机会见到楚大王合影留念,上车即走”。结果挑来挑去,只有19个人被选中,关键时刻,出成语了。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跳出来“我选我”,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吹牛,说自己的才华就像锥子,只要给个机会进口袋,分分钟就能冒尖。赵胜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同意毛遂上车。这个成语就是“毛遂自荐”。
到了楚国,两三句话说清楚的事,吵吵嚷嚷了一上午,楚王还在顾左右而言他。19个人都看向毛遂,你不是牛么?你上啊。毛遂被怂恿得一股脑走上大殿,威胁了楚王一顿,最终双方签订合纵条约,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带兵救援。
赵胜完成使命回国,才到家,又被人教训了一顿:“你不担心赵国被灭亡吗?”
赵胜心说,有话直说有屁就放,但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地回答:“赵国亡了赵胜就是俘虏,当然担心。”
那人说:“现在邯郸城百姓易子而食都还在坚守,而您老家里上百个小老婆们还穿着绫罗绸缎,门客吃着山珍海味,合适吗?您快把夫人以下的人都编入队伍干点啥吧!”
好嘛,原来又是惦记他女人们的吃穿用度。不过赵胜之所以能在战国那么多贵族里脱颖而出,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在于他知耻而后勇,知错能改。听了建议,赵胜取消了家人们的贵族待遇,和百姓一起工作。邯郸城老百姓一看,国家一哥都和他们一样劳作,瞬间大受激励,组织出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队,把秦军逼退了30里地。
不多会儿,楚国春申君的援军赶到,魏国公子无忌也窃符来救,杀得秦国如潮水退去。
邯郸保卫战,这是战国四公子中的其三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同框合作,缺席的孟尝君不是不想来,他早在十几年前去世了。
赵国之败在平原君,又在平原君的到处奔忙下重新回归稳定,虽然难脱“利令智昏”的名声,却也不失为翩翩浊世的佳公子。在战国末期大舞台上,战国f4每个人都有这样举足轻重的力量。
邯郸保住的七年后,也就是平原君大侄子赵孝成王的十五年(前251),赵胜寿终正寝,享年最大不超过50岁。等秦灭六国后,平原君后代也不失风骨,和赵国共存亡。
《史记》原文: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後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锺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於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於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卻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