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注:一百年后,事实证明,沙锥鸟发出的这种“嗡嗡声”,是其外侧尾羽快速振动的结果。沙锥鸟快速下降时,这部分尾羽便会向外凸出,与身体呈直角。
[65]译者注:原文为希腊语。
[66]注:J·J·斯瓦默丹(1637~1680),是两栖动物类专家。
[67]注:怀特从未见过此类情况颇为奇怪。因为蟾蜍繁殖期间,雄蟾蜍经常都会伏在雌蟾蜍背上,前往它们的产卵地。和青蛙一样,蟾蜍也会产卵。雌蟾蜍将卵产在水生植物上,它的伴侣则会就地孵化那些卵。事实上,蟾蜍所谓的毒液就是它在抵御外敌时分泌的一种黏液。对大多数捕食性动物来说,这种黏液都难以入口。有趣的是,这种黏液的主要成分之一——蟾毒色胺还被实验性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可参考怀特随后“用蟾蜍治病”的实例。
[68]注:其实,尾巴并非被“废弃”,而是被“吸收”了。
[69]注:尽管捕获而来的标本偶尔能成功介绍野外的情况,但毫无疑问,欧洲的树蛙不是英国本土的两栖类动物。严格说来,它甚至不应该算爬行类动物。然而,怀特怀疑克里斯托弗·梅雷并不是个可以信赖的讲述者。他的Pinax Rerum Naturalium一书虽列出了大量英国的动植物和矿产,但记述杂乱无章,有失精准。
[70]注:此人之所以有此称呼,是因为他确定了珊瑚的动物本质。
[71]注:怀特这里指的是鸡冠螈(Triturus cristatus)。它并非任何陆上水蜥或陆上蜥蜴的幼体。在怀特所处的时代,人们分不清蜥蜴和蝾螈。蜥蜴是真正的爬行类动物,一生都远离水。而蝾螈则跟青蛙一样,是两栖动物,会经历一个“生在水中的蝌蚪期”。它成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也会在水中度过。人们分不清这两者,部分原因是雄蝾螈离开水后会脱去头冠,看起来更像蜥蜴。
[72]注:其实这是草蛇(接下来,怀特还会在本段中将其称为“寻常蛇类”),并非蝰蛇。
[73]注:英伦三岛上的本土蜥蜴(即“蝎虎”)只有两种——捷蜥蜴和沙蜥蜴。虽然雄沙蜥蜴通常都为绿色,但真正的绿蜥蜴(lacerta viridis)有时也会从法国和英吉利海峡引入英国。因此,英国本土的爬行类动物总共有五种:两种蜥蜴和三种蛇。
[74]注:这是种罕见的刺鱼,有十根刺。而三刺鱼则常见得多。
[75]译者注:伦敦中心的街道,为几家大报馆所在地,旧译舰队街。
[76]注:见《不列颠动物志》,1776年版,第381页。
[77]注:奇怪的是,有些作者称这种红背伯劳鸟“仅见于北部诸郡”,而怀特直到1768年,才发现这种鸟。虽然在如今的英国,这种鸟的数量急剧下降,但它仍是一种常见于南部温暖的诸郡。石南丛生的沃尔默猎场,应该就是其理想的居住地。
[78]译者注:每年3月25日。
[79]注:即带冠水螈。它们能在潮湿的墙面上攀爬。
[80]注:几乎可以肯定,此人应该是著名的解剖学家,刚入选英国皇家学会的约翰·亨特。
[81]注:这是本专门记述博物学观测结果的日志。本书序言也提到了这本书。
[82]注:彭南特住在弗林特郡,离欧石鸻的繁殖地非常远。
[83]译者注:著名的巨石建筑,威尔特郡(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群纪念遗址的中心。
[84]注:相对于反映国内宗教宗教建筑的情况,这条评论更多地显示出怀特游历过的地方有限。
[85]注:《雅各书》,第三章,第七节。
[86]注:彭南特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冬季,环颈鸫会迁往非洲。九十月份,它们便会飞过南部各郡,直到次年早春时节,才返回这里。怀特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理,从未真正认可彭南特的这一结论。因此,他反复质疑该观点。随后,他在本段中谨慎地以说教口吻对彭南特提出的劝告,在第十三封信中,就变成了明白的质疑。
[87]注:克莱西府在林肯郡的斯波尔丁附近。
[88]注:即欧夜鹰。其叫声来自飞翔中极速拍打的翅膀。
[89]译者注:指牛津莫顿学院。
[90]注:约瑟夫·班克斯(1743~1820)是一位杰出的博物学者,曾跟随库克船长远航。怀特和彭南特都见过他。
[91]注:这是一种水蒲苇莺。对该鸟的描述第一次出现在正式刊物中,就在此处。
[92]注:关于这种salicaria(柳禽),详见1769年8月30日的那封信。
[93]注:可能是芦鹀,而非一种莺。
[94]注:垂钓者的蜉蝣,林奈称其为ephemera vulgata。这种昆虫常在傍晚六点左右脱离蛹态,出现在水面上。当天十一点左右,走完短暂的一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蚊态只有五六个小时。通常,约从6月4日起,之后的两个星期内,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参见斯瓦默丹、德勒姆和斯科波利等人的著作。
[95]作者注:之所以用“流浪”形容这种鸟,是因为它从不受孵卵或养育雏鸟之困,总是无拘无束地四处游**。
[96]注:学名为charadrius oedicnemus。
[97]注:学名为gryllus campestris。
[98]注:炎夏的夜晚,森林云雀常常直入云霄,鸣唱于高空。
[99]注:雌萤火虫常常爬到草茎顶端,好让自己更显眼。她发出的光亮是给雄虫的信号。雄萤火虫属scarabaeus(甲虫属),颜色微黑,体形修长。
[100]注:参见希腊神话中海洛和利安德的故事。
[101]注:是林即鸟伯劳。这种鸟很罕见,性喜漂泊,常从南欧飞往英国。
[102]注:这点或许证明了之前第一项预测。1967年,一对田鸫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产卵。有迹象表明,从此以后,这种鸟都会定期到大不列颠繁殖。
[103]注:一种极少漂泊到不列颠的鸟。
[104]注:这个人云亦云的“越冬巢”故事,其实应该来自褐家鼠。水鼠并不会囤积食物,也不会远离水边。怀特竟凭借直觉妄自揣测,还给出了错误的例证,真是不可思议。
[105]注:小蝙蝠几乎每月可见,但四月底之前,或七月之后,我却从未见到过大蝙蝠。它们六月里最常见,但数量也不多,算此处罕见的物种之一。
[106]注:此处指的其实是欧石鸻。怀特从未提过常见的杓鹬。
[107]注:驼鹿和麋鹿的确为同一种。
[108]注:著有《自然历史》一书。
[109]注:怀特怀疑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据考证,丘鹬偶尔会用腿夹起雏鸟,且一次只能带走一只。
[110]注:这是一种地中海的岩燕,在英国从未有过记载。
[111]注:见他的Elenchus vegerabilium et animalium per Austriam inferiorem等书。
[112]注:即如今被归于梅尔巴雨燕属的阿尔卑斯雨燕。这种鸟常见于南欧,间或会有一些失群者飞到英国。
[113]注:即他的兄弟约翰。
[114]注:这是trombicula autumnalis(秋恙螨)的红色幼虫,会在夏末时攻击几乎所有动物。奇怪的是,人们从未见过成虫状态的秋恙螨。
[115]注:即“干酪蝇”,piophila casei(酪蝇)。
[116]注:说得笼统一些,即为如今人们熟知的“叶甲科甲虫”。
[117]注:狂蝇(gastrophilus equi)会将卵产在马上肢的毛发中。孵化后的卵会刺激马去舔这些毛发,从而吞下幼虫。这些幼虫会在马胃里吸取养分,直至一年后,才随粪便排出。然后,它们会将自己埋入土中化蛹。“老毛菲特”即托马斯·毛菲特博士,伊丽莎白时代《昆虫剧院》(A Theatre of Insects)一书的作者。
[118]注:即避役属(stratiomys chamaeleon)飞虫的幼虫。
[119]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怀特指的应该是普通的伏翼蝙蝠(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从他提到vespertilio murinus(一种很可能类似,却更罕见的杂色蝙蝠)和vespertilio auritus这种长耳蝙蝠,也可看出这点来。
[120]注:这里指的其实是耳屏,或假内耳。虽然人们并未完全弄清这部分器官的构造,但它在蝙蝠的回声探测系统中,应该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121]注:中趾其实只有梳毛的作用,而非像怀特推测的那样,能将食物送入口中。
[122]注:见致巴林顿先生的第五十三封信。
[123]注:即灰伯劳,英国如今很常见的一种冬候鸟。
[124]注:1952年以来,萨塞克斯和康沃尔郡都再难见到康沃尔红嘴山鸦。如今,这种鸟主要聚集在威尔士西海岸和爱尔兰。
[125]注:几乎可以肯定,欧鸽就跟现在一样,经常英格兰南部繁殖。不过,尽管它们不会大规模迁徙,斑尾林鸽却会。怀特将欧鸽称为“斑尾林鸽”,将“斑尾林鸽”称为“斑鸠”,却是把问题给弄得更混乱了。
[126]注:这里,怀特混淆了树鹨与草地鹨。从描述上看,这显然是飞鸣中的树鹨。
[127]注:草原石即鸟是夏候鸟,十月和四月之间,不列颠群岛是看不见这种鸟的。怀特或许将冬季里的黑喉石即鸟错认为了在此过冬的雌草原石。
[128]注:鳝鱼仅在墨西哥湾繁殖。怀特提到的其腹中细线,其实是一种肠内寄生虫。
[129]注:雌知更鸟会固守在自己的领地,冬季也放声高歌。鸟类中有此习性的,还颇为少见。
[130]注:它们也吃常春藤、忍冬和euonymus europaeus(欧洲卫矛)(或称“纺锤树”)上的浆果。
[131]注:这段话让人颇为费解。两声“叫声作两叠,古怪如拉锯声”这样的描述过于宽泛,山雀科的大多数鸟,都会这么叫。大山雀(尽管这种鸟的叫声超过三叠,但也属于怀特所谓的“叫声作三叠”一类)和褐头山雀最常见的叫声,也是如此。这种鸟外形酷似沼泽山雀,所以怀特并未意识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鸟。实际上,直至十九世纪末,人们才准确地将其分开。
[132]注:即灰鸦,冬天常光顾英国南部。
[133]注:一种夏季金龟子。欧夜鹰也以其他黄昏时出现的甲虫和蛾类为食。
[134]注:黑顶林莺和园莺叫声很相似,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怀特似乎混淆了两种鸟的叫声,并压根没有提到园莺。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直至今日,园莺在塞尔伯恩都很常见,但它们的行踪却较为隐蔽,所以怀特听见园莺在隐秘处鸣叫时,将之误认为了黑顶林莺的叫声。
[135]注:事实上,斑鹟会发出模糊刺耳的叫声。
[136]作者注:瑞典有221种鸟,大不列颠群岛有252种鸟。如今,若加上所有不常来的鸟,大不列颠群岛的鸟类已经超过五百种。增长速度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近代激增的繁殖量。怀特认为,这才是导致鸟类分布情况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原因。
[137]注:其实,作者此处指的应该是“身体孱弱”。
[138]注:即处于蝶蛹阶段的昆虫。
[139]注:参见德勒姆的《自然神学》第235页。
[140]注:这又是一句极有远见的话。后来,人们在爱尔兰西南部也发现了一群被统称为“卢西坦统植物群”,主要生长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植物。
[141]注:在怀特时期,英国南部经常可以见到这种鸟。1787年,垂林那边还有一对蜂鹰。不过到19世纪末,它们便几近绝迹。此信中说道的掏鸟蛋,估计也是其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如今,这种鸟的数量又开始增加,每年都能新孵出几对来。而且,新增的蜂鹰,也主要集中在怀特生活过的这个郡。
[142]译者注:缪哲译。
[143]注:一些老猎人说,过去,大部分斑尾林鸽常常在圣诞节的严霜刚过之时,就离开了。
[144]注:1769年4月25日至5月13日,怀特身处伦敦。
[145]注:即水蒲苇莺。
[146]注:也作“灰鸦”。
[147]注:很难弄清怀特这里指的到底是哪种“野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指的的确是“野鸭”。
[148]译者注:摘自《失乐园》卷三。
[149]注:黍鹀。
[150]译者注:选自莎士比亚《皆大欢喜》第二幕。朱生豪译。
[151]注:其实,知更鸟常在夜间啼鸣。
[152]注:不论是软嘴鸟,还是硬嘴鸟,它们的幼鸟几乎都是吃虫子的。
[153]注:《圣经》约伯记,39:16。译文摘自和合版《圣经》。
[154]注:芦鹀。
[155]注:布谷的卵其实只比寄主的卵大一点点,而且颜色上几乎也没什么差别。
[156]注:这是首次提到博物志。
[157]注:他称该著作为《自然历史》。
[158]注:见致彭南特的第二十五封信。
[159]注:见致巴林顿的第四十三封信。
[160]译者注:选自缪哲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