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史无前例的大繁荣(1 / 1)

2001年到2008年9月的这段日子里,非洲和拉丁美洲诸国、东南亚、中东各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分别将本国地上地下最优质的资源原材料采出,或者从地下挖出矿石,或者把森林砍倒变成木材,或者把粮食、羊毛装箱,或者从地下抽出“黑金”,然后送上万吨巨轮,从四面八方出发,而目的地却一致:世界工厂——中国。

继而,送来的原材料、半成品由中国那数亿廉价而吃苦耐劳的工人加工成成品,然后这些工业制成品再次装箱,被送上万吨巨轮,沿着无数的贸易航道分散开去,送到世界各国。

然而,其主体(约50%),却是送去美国、欧洲或者日本,在那里,巨大的消费市场像黑洞一样,似乎具有无限的吞噬能力,可以将无限多的产品统统吃下。

换言之,美、欧、日,尤其是美、欧,是世界化大生产的“最终消费者”。他们支付给生产者的,是一张一张似乎永远也用不完的钞票——或者叫作美元或者叫作欧元,要“生产”这些支付物,非常简单,开动印钞机即可。

西班牙《起义报》报道,2001年美国的货币发行量比上年增长了12.75%,达到7.8万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只有6000多亿美元,所占比重不到美国发行货币的8%。换言之,这一年发出的7.2万亿美元都跑到了美国之外,反过来说,就是同样价值的实物财富或者服务流入了美国。

这背景,便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释放的史无前例的流动性狂潮。2001年到2008年,美国货币供应量暴涨,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3增长幅度太过惊悚,其暴增的幅度,连脸皮厚过城墙的格林斯潘都无法忍受,于是他选择了做鸵鸟——把脑袋插到沙子里面,装作看不见。

于是,2006年之后的M3变成了没有人知道的秘密,因为那一年,格林斯潘宣布,M3属于国家机密,从此不再公布其数值。

实际上,格林斯潘做了什么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知道他的这些作为的后果就行了——他制造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流动性大潮。

这大潮涌出美国,冲向世界,造成了“大水漫灌”的局面。全球一切经济体,因为这“大水漫灌”而逐渐受益:流动性短缺带来的经济萧条由此减退、缓解、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经济逐渐繁荣起来。最终,经济大繁荣竟然同时出现在每一个开放的经济体。

中国加入WTO,于是,那个“阻碍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的藩篱”终于消失。随着格林斯潘制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流动性大潮,全球资本涌入中国之势,如同大河奔流一般不可遏制。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变化: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中国人拼命苦干,攒了24年,到2001年,才攒了2121.65亿美元。然而,2001年以后,一切像疯了一样,到2008年年底,只花了七年时间,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9000亿美元,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这个数值再次翻番,最终一度突破了4万亿美元大关。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就此拉开序幕。那涌入中国的滚滚洪流,汇集了全球资本、企业、人才和技术的一致共识:到中国去,那里才能赚钱;那里,才能赚到最多的钱。

这一势头越来越快,越来越强,直到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中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狂潮。

只是,这一狂潮的背后,是另外一个狂潮:其他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制造业纷纷抽离,而去追逐成本最低而回报率最高的中国。换言之,中国的工业化狂潮,是以别国的“去工业化狂潮”为背景的。

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在此前断言,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全球化最后一班车开走了,其他国家再也没有机会搭上这趟便车去完成本国的工业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当然,这个“其他国家”自然也包括那个传说中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

于是,巴西热带海滩上,俊男靓女们所着的泳装,由本国制造的渐渐减少,中国制造的却逐渐增多。去工业化已经许多年的英国人忽然想起了其中的坏处,于是热心地跑去提醒巴西人注意。不过,巴西人这样对BBC的记者说:中国人跟我们做生意是付钱的,不像你们英国人,拿走了东西,却从来不付钱。(英国BBC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

墨西哥人爱踢的足球渐渐换成了中国制造,因为后者又便宜质量又好。这对于该国足球制造商们意味着什么,我们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不仅如此,该国制鞋工厂也纷纷关门,因为老板为了降低成本应对竞争,将工厂搬去了遥远的中国。(日本NHK电视台所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力量》。)

而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的“呜呜祖拉”(Vuvuzela)90%都是中国制造的。可是,南非政府却伤透了脑筋——这对于南非本国产业意味着什么,还用多说吗?

事实上,在此前烦恼的南非政府就已经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力图保住本国的工业和制造业。

南非人还真找到了办法,这法子至少暂时有效:为了对抗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尤其是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南非政府不惜开放边境,引入其北方邻国,亦即经济崩溃的津巴布韦的失业者们作为廉价劳动力,以本国劳动力1/10的价格雇用他们,试图在制造业方面与中国一较高下。(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非洲梦(3):改变未来的移民力量》。)

沃尔玛们发现有了更加廉价的采购对象,于是全世界的消费者发现,自己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了,典型例子就是非洲的工薪阶层不再购买来自欧美的二手服装了。于是,欧洲的死人们总算心静一点儿了,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衣服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了。此前,他们死后,西装总是被扒下来,作为“物美价廉”的商品送到非洲去被二次消费。

而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现在埃及,那里的百姓甚至抛弃了日本或者法国的二手汽车,开上了物美价廉的、来自中国奇瑞的新车——这个,已经不能算是“低端制造业”了。

2011年9月,瑞士银行分析师安德森撰写的报告给出了这一大潮的最新却绝非唯一的结果:“过去两年中,美欧市场上的低端轻工业制造业商品之50%,均来自中国。”

难道仅仅是低端产品吗?

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段日子里,整个世界贸易体系运转非常良好。其标志,即是体系中的每个国家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中。

所谓“最低级”的经济体虽然是出卖初级产品的,但是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比如卖大豆的阿根廷,国内一片和谐,经济繁荣,政绩出色,因此百姓们整日念叨总统基什内尔的好。当老基届满卸任后,大家还对他留恋无限,勉为其难之下,老基的媳妇克里斯蒂娜只好接着出任总统,全国上下皆大欢喜,百姓高高兴兴,没一点儿意见。

同样,卖石油的俄罗斯发了大财,再也没有人记得1998年俄国人穷急了赖账,导致俄罗斯被开除出世界信用体系的事情了。俄罗斯也不用再关心自己的国际信用和国际融资问题,原因很简单,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这天,俄罗斯不但还清了外债,而且积攒了总额598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经济好,政绩好,所以50多岁的秃顶老帅哥普京赢得了全体俄罗斯人的心。

俄罗斯的姑娘们压抑不住内心的狂热,就此传唱起一首歌曲“такого,каПутин”,翻译成中文就是:“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普京顺势而为,两任总统任期之后,换个办公室立马接着当总理。而且,按照俄罗斯执政党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四年后总理任期届满,老帅哥还要发挥余热,继续竞选总统。2012年,他做到了!这足见民心所向。

卖天然气、煤炭和铁矿石的澳大利亚也不赖,不过那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情:过去10年带领澳大利亚人民轻松创业、猛烈赚钱的自由党总理霍华德下台了。

不奇怪吗?

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这才符合商业规则。

原因很简单,这个一口烂牙的霍总理比较“排华”,而中国是澳大利亚的头号大主顾!如果澳大利亚能换上中国人看了就喜欢的工党总理陆克文,是不是好处更多一点儿?这位陆老兄,脸上老是笑眯眯的,身为一国总理,居然放弃大家默认的国际外交惯例,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满嘴中文,让中国人看了就心情舒畅!

而由高技术的工业强国法、德所领衔的欧洲,也是一片和谐。多年以前,电视节目中的法国人就以浪漫自由的生活而著称于世——无忧无虑的法国人要么海上冲浪,要么驾驶滑翔伞自由自在地翱翔于云间,让人不禁惊叹原来人世间还有这种逍遥日子。

然而,事实证明,这仅仅是欧洲人民幸福生活的冰山之一角而已。

早在几十年前,欧洲就已经宣布他们走上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了。这个名词太抽象,我们将其形象化描述一下,那就是,每周5天,每天7小时工作制。

甚至,还有人不满足,已经吵吵嚷嚷着要求政府讨论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时的必要性了。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更加美好的方案没有成真。不过,那也不要紧,因为工作很轻松:工作中的喝咖啡时间、下午茶时间啥的,是一定要享受的——刨去这些时间,他们还能有多长时间可以做事?

孤悬海外,跟着美国人混、时不时在欧盟内部给法、德添添堵的英国更加不必说了,那种幸福的日子简直让黄世仁都要嫉妒。在这个“幸福”的国家里,甚至不工作蹲在家里吃政府救济的人也舒舒服服。政府有政策,对这种人可以发放大笔福利补贴。高高兴兴地数钱之余,受益者会欣喜地发现,另外一份大礼还在等着他们——来自中国的巨量廉价日用品压低了通胀率,也就是说,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了。

《参考消息》告诉我们,英国有户人家,没有一个人有工作,也从来没有谁想过要出门找工作。家里生了一大堆孩子,却从来不愁养活一家人的问题。原来,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这一堆孩子。凭着这张筹码,他们每年能从英国政府拿到一大笔补贴。这钱不仅养活一堆孩子没有问题,而且在一年一度的全家人民代表大会上,还可以热烈讨论、表决、通过详细的家庭年度旅游计划!您绝对不要替人家担心,资金绝对不是问题,一切开销由政府买单——虽然全家人没有一个是公务员。

多年以前,西班牙的失业率就在20%上下晃**,但是也没有闹出多少乱子来,大家还是开开心心地在“奔牛节”上狂奔。甚至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8月,第64届“西红柿大战”依然如期在西班牙东部小镇布尼奥尔上演,一点儿也没有被金融危机打扰。1小时内,来自全球的数万人砸烂了10万公斤西红柿。除此之外,不管在金融危机之前,还是在之后,在同样的“欧洲五猪”(PIIGS,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五国的首字母缩写)国内,西班牙的“葡萄大战”、意大利的“橘子大战”、希腊的“面粉大战”都显示了太平盛世的和谐味道。

事实上,产业空心化而失去经济支柱和竞争力的PIIGS根本不担心,支出大过收入不要紧,钱花完了也不要紧,没钱可以借嘛!他们只要以政府的名义发行一批债券,然后将这笔债券卖给手中握满欧元、美元而亟待保值的投资者,再然后,就是分钱了。于是皆大欢喜,大家就又有钱吃喝玩乐了——这些债券,投资者一定会买的,因为作为盟友和朋友的美国(至少在2008年以前是),自然会关照其麾下的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三大评级机构给予这些债券最高评级——那帮投资者就认这个。

抚今追昔,我们不禁感叹,当时欧猪五国、欧元区、欧盟乃至全体欧洲人的日子过得甭提多惬意了——那可真是个和谐的黄金年代。

欧洲人都这么爽,就更不用说美国人了——人家是最爽的。欧洲人拥有的,他们都拥有。除此之外,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房价节节上升,而且看起来将会永远涨下去。事实上,整个世界,从巴黎到莫斯科,从香港到北京,到处可见房价飙升,而且涨幅远远高过美国,可是,能够把房价飙升这个赚钱的机会利用到极致的,就只有美国人了。

借着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美国人忙得不亦乐乎:商业银行放房贷、投资银行卖垃圾债券、美联储印钞票……大伙儿专心致志发财。甚至,就连普通老百姓也搭上了这享福的盛宴——他们可以贷款买房,待房价上涨,即可将自家房子抵押给银行,换来的钞票除去还给银行付清房贷,还绰绰有余。于是大家拿着这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到超市、到餐厅、到赌场、到衣饰店随便花。让人喜出望外的是,他们很快发现,另外一道大餐正等着他们——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可以让他们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甚至,这福泽连个流浪汉都被恩荫。还是那句话,只要是个人,具有美国的信用号码,是个活的(有时候死的也无所谓),随便填个表,自然有人替他拉来贷款。然后,这人就可以立马住进宽敞明亮的house——产权无限的、前草坪后泳池的独栋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