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预测人性格的养成,科学家们至今仍在争论,我们的性格到底有多少是由遗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后天养成的。有文献指出,基因因素与人文影响各占一半。也有其他人指出这个比例应该是60%对40%,个别文献甚至报道遗传因素能够高达80%,而人文的影响只占了20%。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不能摆脱的缺点——您办不到,我也办不到,还有您充满怨气的邻居(您的同事、客户、祖父……)都办不到。神经生物学家们如格哈德·罗特就曾得出如下结论:例如“活泼程度”“生物规律”“应对新鲜事物的最基本的亲近或者克制行为”或者还有“基本情绪(友好的/不友好的,随和的/激进的)”都很受我们自身基因的影响。因此早起的鸟儿对夜猫子发脾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之亦然。这同样也适用于“快乐的工作狂”和相对比较安逸的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得去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生活和框架条件。如果让夜猫子去当一个兢兢业业、需要早起的面包师,而让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到一个暗无天日的地下档案室去守护档案,这对这两类人来说都是无比艰难的。
当我们审视我们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时,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性格更为稳定的那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著名神经科学家如杰拉尔德·胡瑟教授和曼弗雷德·斯皮策教授都强调了情绪对于解释我们各种行为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真的如我们所希冀的那样“理智”,我们就不会总拖延税务申报和看牙医了,也不会开始吸烟或者吃巧克力了。但是,尽管前两个例子一般来说会带来强烈的不悦,但后两个例子都会自发地带来舒适感,并且我们也相对应地更乐于去尝试。我们每个人的“动机”决定着我们对我们的某种行为或想法是否感觉良好,它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行为,但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对其他人行为方式的评价。
情绪驱使行动
动机是我们采取行动的情感驱动:一旦我们搜寻到了重要动机,我们就“有动力”去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对于那些追求领导地位的人(即有很强的好胜心的人)总会设法让自己频繁地进入竞争状态并且独占鳌头,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如此,习惯了学生时代的竞争场景,也许今后还会将这种好胜心带入到职场中。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利益均衡比对其个人的争强好胜更加感性,那么他可能会显得比较克制且不那么精力充沛。这两种动机(在这里是“领导地位”和“平衡”)在生活中都是必需的,不存在说哪一种动机比另外一种还要更好或更差!但有的时候就会这样,例如有人会把其他人归类为“工作狂”,但把与之恰好相反的人归类为“懒人”。接下来你会看到一个基于动机潜力分析MPA?的简短自我测评,该测评已被我成功地应用于研讨班和培训当中。
自我评估:您的动机?
什么在驱使着我?什么使我充满动力?
在科学的指导下开发出的动机潜力分析MPA?方法能衡量并且评估26种不同动机,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以简化形式运用这些动机。
自我测评使用指导
动机-自我测评使得您可以获得您动机的第一印象,这意味着您可以知悉一个动机可以有多大(多强)或者多小(多弱)。借此您可以了解您动机的强度,即该动机所具备的意识能动性。
在自我测评中,您将了解各种动机,这些动机也能够使用动机潜力分析MPA?对其进行测量。
逐一检阅每个动机,同时注意观察哪种情况下能够根据您的理解去唤起动机。同时您得去检查一下当您“经历着”这个动机时,您所收获的幸福感有多强烈。
当您正在经历某一动机时,您所处的场景是否令您感觉良好?请您把下列空白区域填涂得相对长一些(如下列“共同决定”的案例)。
或者:这个场景并不能让您感觉十分良好?那么就请您填涂相对较短部分的空白(如下列“自行决定”的案例)。
您的任务便是自行想象生活中那些相关联的各种场景,无论是职场生活还是私人生活都是可行的!
在开始前,还有最后一个提示:
没有一个动机比其他的更好或者更糟糕!重要的是,您能够尽可能真诚地去用心(十分自然地)回答。只有这样,您才可以真正地连通个人感情,而不是迎合他人的期待去给出答案。这是专门为您量身定做的自我测评!
我祝愿您在这个测评中玩得开心!
如果您还想继续深入了解此测评,您可以通过warumes-bullshit-ist.de/downloads这个网站,这里有另外八个可作为补充的动机案例供您免费进行评分与分析。您还可以观看一部针对该主题的解析视频,以及PDF格式的自我测评。
当然,像这样的一个自我测评是很难去代替十分详尽的测试流程的。但是,对特定的场景与动机的思索能够让您对您所偏爱的驱动力有一个初步认识。我们得知道:动机可不是“非黑即白”的。从现如今的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指导了众多性格分析的两极型思想已经过时了。这意味着一个人既可以有着强烈的“谨慎”动机,也可能同时具备强烈的“冒险”动机。他在不同的环境或者生活场景有着极为不同的动机状态。举个例子:有的人喜欢稳定的工作,在那里所有事情都尽在掌控之中,充满着安全感与可预见性。那么谨慎这个动机在那儿就会很吃香。但对于那些闲暇之余爱好炒股的人而言,冒险的动机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生活中频繁发生的激怒或者矛盾其实都可以归咎于多种不同动机杂糅在一起并驱动着我们。两人中的一个有着强烈的安静动机(追求身体上的放松),另一个却特别喜欢尽力去释放自己的精力,那么这两人如果一起计划共度闲暇时光或者出去旅行一定会矛盾重重。还有,如果一个有着很强烈的秩序动机(追求井井有条)的人和一个有着明显的灵活动机(追求随机应变)的人一同来组装一个宜家的书架,那么争吵肯定是在所难免的:在其中一个仍在分类和清点螺丝,并把每个小组件安置就位时,另外一个可能已经快不耐烦到爆炸了,并问到底还装不装了。那他俩到底谁占理一些呢?没有谁更占理,因为双方其实都只是遵循着他们自己的动机而已。数螺丝的人也好,天生的木匠也罢,他们都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并且他们双方也许都希望对方能够稍微地更像他们自己一点儿,然而有一种认知是错误的:对方必须为此“稍微迁就一下”。但别人终究是别人!附带的练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去了解自我。
为何装宜家书架经常是人际关系的一次考验……
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动机,即使形式各异。不存在所谓的“更好的”或者不那么好的动机形式,但是存在某种特定情景里更好或者不是特别好的动机形式。有着比较强的距离动机的人可能不太会照顾孩子,但相反可能很适合去做一名法官,不需要太费力就能够与其他人保持感性距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知识:动机驱使着我们去实现什么事情。这个动机越是难以克制,那么这个动机也就越明显。
追踪自己的动机(小测验)
您也可以捕捉到您的动机,只要您将经历的每个典型日常情景都过一遍大脑,并且好好思考到底是哪一种动机(即引导出您的行为在感情上的动机)藏在了这一切之后……
……当您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对您而言特别轻松时,
……当您比身边其他人更轻易地去完成某件事时,
……当您自发并且十分投入地去接受某个任务,而不必积极地去“激励”自己(因为您自动就充满了干劲)。
如果您热诚而不失欢乐地完成了某件事情,那么这极有可能是您与一种或者多种动机的步调具有一致性,动机会自动给您输入您所需的行动力。
您也有其他一些选择……
……何时您会因所面临的情况而感到担心或不适,
……何时您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暴怒,
……何时您会和某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争吵,
……何时您会因所面临的情况而感到十分吃力,
……何时您会逃避一些情况,尽管您很清楚您应该是能够处理好的。
如果您需要高强度的自律与意志力去解决或者“忍受”某件事情,这就表明您在处理这件事时采用的动机是与您息息相关的,确切地说是影响深远的。
这对于我们的日常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您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动机状态了如指掌,那么您就可以更加轻松地去面对迄今为止那些令您不悦的行为方式:他人也并不想把您给激怒,他人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动机来行事罢了。我们的各种行为源自我们性格的更深层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轻易变化的。同时,您应该鼓励将这种认知更多地用于照顾自己:假使您洞悉您自己的各种动机,您就能够更加清晰地去描述自己需求,寻求理解或者做出让步。再回头看装宜家书架的那两个人,这就意味着:数螺丝的那个人可以提前十五分钟开始,而那个较为变通的人就可以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喝着咖啡等。
“智能”到底指的是什么?
除了动机,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也可以归属为基因锚定的性格特征。“智能”不再仅仅局限于衡量逻辑-数学思维和语言-分析能力,还可以用来描述其他能够让人战胜各种挑战的天赋,而这一发现我们得归功于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这些智能包括:
● 音乐智能(擅长音乐鉴赏,音调与音质识别,谱曲)
● 空间智能(擅长空间关联认知,复杂物体的空间想象)
● 身体运动智能(擅长肢体协调能力,具有运动天赋以及擅长摆弄物件)
● 自我认知智能(了解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很会处理个人感受以及控制自己的脾气)
● 人际智能(对他人的动机和情绪十分敏锐,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十分在意)
● 自然认知智能(擅长观察大自然,对生物进行分类并认识到内在关联)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要仅仅认为数学和语言天才才是“智能”的体现。难道莫扎特就没爱因斯坦聪明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荒谬。那该如何看待在音乐课上大放异彩,却痛恨数学的孩子呢?似乎很多家长都偏向于相反的那种情况,因此课后补习的老师们总是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孩子们去克服数学上的弱点。考虑到要完成基本的年度教学目标,所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要是认为孩子必须改变自己,理所应当地去学习算术而不是音乐,这就很令人厌恶了。或者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父母会让孩子接手自己的公司,尽管他们有着超凡空间想象力的孩子梦寐以求的职业是建筑师,而且他们自制的硬纸板模型甚至让如今所有人都为之惊叹。顺便提一句,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针对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自我认知智能的课后辅导,这也印证了在我们社会中我们对不同智能价值高低的推断。
在《我是如何成为了一名作家,以及人们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篇短文里,现如今最成功的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推理小说家之一的内尔·诺伊豪斯(Nele Neuhaus)曾详细描述了她的作家生涯。她娓娓道来,这几十年来,她是如何去构思各种故事,并把自己写出的小说全都束之高阁,在此期间,她还日复一日地在她丈夫的肉品加工厂里帮忙。正如大多数人的处境一样,她的丈夫摇着头称她的写作为“糟蹋时间”,即使多年之后也没能给予她丝毫理解。内尔·诺伊豪斯的坚持不懈终究有所回报:她以自出版的形式发表了《陶努斯推理小说》,其印刷次数超过了四位数后,终于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在此期间,她通过这种“糟蹋时间”的方式所挣得的钱已经比她前夫(此时二人已离婚)的肉品加工厂多得多。我为何要讲她的故事呢?因为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到这个和我同名的女人一定是经常听见:她该改改了,不要再继续写作了,还是做点儿“有意义的”吧和一些类似的话。现如今她赢得了我们的赞赏,而且她前夫的结局不怎么好。但是,假如是您自己的女儿、妻子或者姊妹在写作方面展现出了如此绚丽多彩的天赋呢?假如一个人能够尽情地去施展他的才华,同时还很幸运地没有抱怨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么即使最后结局并不那么美满且没能取得任何经济收益,难道不也是十分有意义吗?对了,您可以在内尔·诺伊豪斯的个人网站里找到她的自传。
图3:以俄罗斯套娃模型来描述的性格的不同层面
再说回我们复杂的性格构成。图3以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行为对我们产生的(外部)影响背后隐藏着什么:我们所面对的人的动机和价值观,除此之外还有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日常、习惯)。我们如何去指导我们自身行为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动机、价值观和行为偏好。同时,如果我想要真正地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我必须得从外到内地去渗透:我并不是直接地去感受他人带来的影响。行为我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来了解,但价值观我得去询问(“关于……对你而言什么最重要”),动机却是最难来诠释的。有些提问方式对此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比如“你的喜悦之情出自何处?”或者“应该如何来安排一个周日或者工作任务才会使你真的感到快乐?”也行。
为何正确地指导行为是如此之困难
同一种行为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确切地说,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动机而引发的。如此看来,随之而来的误解与冲突并不是什么奇怪事。例如,如果一位朋友很少有时间陪我们,因为他/她绝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花在了网球和排球上面,那么“好动”(追求躯体的运动)可能就是诱发这一行为的主要动机。但也有可能他/她在制霸动机的驱使下更愿意去在运动场上与人一较高下,而并非是与我们共度良宵——他们仅仅是对此更感兴趣罢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不喜欢我们。或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这个人在体育场上能够得到他/她在职场上所无法收获的(外界)认可,但是这种认可恰恰又是在情感上对他/她而言极其重要的。与其相信那些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的假设,先问问对方似乎显得更加明智。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价值与行为模式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