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买房哪里去,中国北上广深。对这个结论,我们将给出三条理由,也会给出房地产购买的相关建议。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为何全球买房北上广深,我们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睁眼看世界。
国人曾经一度痴迷于港剧,BTV 的影视剧里香港人都住在半山别墅,随便是谁都有几百平方米豪宅。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香港支柱产业之一。BTV 的影视剧中富豪的标志就是去买地,至于普通老百姓的住宅则非常局促。香港明星陈浩民曾爆料自己一家六口只有120平方米,小女儿都要住客厅。
120平方米在香港已经是超级豪宅。“千尺大宅”是港人对豪宅的美称,一般只有政要、明星才住得起,所谓“千尺豪宅”折合内地面积不过91平方米。
根据港府公布《房屋统计数字2017》,香港有44.8%的人住在公营永久性住房中,29.1%的人长期租房。至于租房的环境,如果您见过所谓“劏房”“棺材房”“笼屋”,就知道北上广深的小隔间有多美妙。
香港房价到底多贵?
香港市中心,也就是港岛区,2019年初的价格折合20万—55万 /平方米,铜锣湾约折合20万—35万 / 平方米,中西区折合约18万—33万 / 平方米,影视剧中常出现的普通社区九龙折合8万 -35万 / 平方米,最惨的新界最惨的房子也要4万—6万/ 平方米,高的也要15万左右(以上均为港币)。按均价来计算,香港核心城区房价均价在20万—30万港币左右,偏远的七八万、十几万港币,但郊区的房子很少有人问津。
有人说,香港房价贵是因为香港收入高,能支撑如此高昂的房价。
那么,香港人收入是多少呢?
根据港府公布的数据,2016—2017年港人月收入中位数为1.5万港元,月入3万以上即可成为全港收入最高的20%,只有不足20万个家庭年入超过百万。可见,香港根本就不是洗个碗就能一个月赚三两万的地方。
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城市、一个面向世界的城市,有东方明珠之美誉,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也不是一个只涨不跌的地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香港楼市一年之内跌幅到达50%,香港明星钟镇涛因此破产,到2004年楼市已经跌去七成。
如今呢?
香港二手房交易贷款条件远比大陆严格,至少要5成首付,还要通过银行最严格的压力测试。在苛刻的条件下,2004年以来香港房价一路飙升,连涨15年。
如果探究香港楼市火爆的原因,人们无非是说香港经济发达、人口多、面积小,不然怎么能把房价翻上天?
这些都是主观印象,不如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2018年香港 GDP2.8万亿港元,人口约740万人上下,陆地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香港岛78.4平方公里、九龙半岛46.93平方公里、新界975平方公里。人多、地少,供需不平衡必然造成房价高涨。
那么,北上广深呢?
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30320亿元,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有2154.2 万;上海2018年GDP 为32679.87亿元,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广州市2018年GDP 为22859.35亿元,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449.84万;201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突破24000亿元,总面积1997.47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1302.66万人。
如今,北上广深的经济总量已经全面超越香港,人口自是不必说,哪一个都比香港大;至于城区面积,大家都差不多,香港核心城区的房价已经达到20—30万。至于未来城市的成长性,事实俱在,不需要我们说明的。
全球视野之下,为什么全球买房北上广深,答案不言自明。
为何全球买房北上广深,我们给出的第二个理由是经济学规律。
经济学最基本的定理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则价格上升,按此分析,北上广深的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如何?
首先看调控方向,北上广深房地产市场十几年来调控基调就一个字“限”,限购又限贷,有户口才能买、有社保才能买,贷款二套不得超过三成、一套不得超过七成……
为什么要“限”?就是因为涨得太快了,要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无疑,房地产调控政策是正确的,市场自身并不具备完全理性,必须有宏观政策来进行调控,任由市场泡沫肆虐的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北上广深的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有多大泡沫,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按人均收入与房价比例,北上广深不过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人均收入不过10万,与动辄数百万的房价比,需要不吃不喝几十年。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理由,但其实在偷换概念。我们要知道,购房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不仅是一代家庭,而是几代家庭。
以人均收入10万计算、以两代人6个主要劳动力计算,家庭收入是60万,以60万的家庭年收入对比目前房价,还显得高吗?何况,在任何一个国家购房都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完成的,“六个钱包”理论不是笑话。不用“六个钱包”买房,难道让“六个钱包”眼睁睁瘪了吗?这才是真正的笑话!
有人说未来政策调控可能会加码,一旦调控加码,房价就会下跌。任何时候都会有这种论调,任何时候也确实有可能出台新政。针对这种情况,继续强调本书中给出的理财唯一准则——重要的是当下。埋怨也罢,批判也罢,北上广深的房价到当下的地步,必然有到当下价格的资金支撑。
当下已然是当下,未来却未必是预测的未来,不考虑当下,盲目去预测什么政策,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那么,我们就以北京为例,看一看当下。
2017年中国出台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限购限贷又限价。根据wind 给出的数据,当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47022 套,成交总面积546.24万平方米,二手房成交133175套,成交总面积1204万平方米,对应住宅均价5.81万 / 平方米 【 数据来源:wind《2017年北京房地产专题报告》。】。
从真实的交易数据中可以看出,二手房是北京市场成交主力(后文将以二手房为例,深入剖析北京市场房地产交易)。317新政之后,2017—2018年北京市场略有下降,谈不上火爆,但最重要的是接近6万的均价没有大幅下跌,这才是最重要的现实。
除去市场交易数据,更重要的还有存量数据,对整个市场来说,存量数据远比流量数据重要 【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京沪住房有多紧缺》。】。
2017年年末,北京共有666万套住房,总面积4.9亿平方米,其中城区住房608万套,4.5亿平方米。
666万套住房,有多少空置?
截至2017年底,有金融机构统计北京的空置率仅为6.4%,远远低于全国10%—15%的平均水平,上海3.7%空置率甚至和香港接近。
就算666万套房子都没有空置,北京的房子够住了吗?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如果按照一家三口人计算(实际北京很多家庭户均不足3人),需要723.56套房。二者相减,有57.66万个家庭属于刚需一族。
另一组数据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北京户均住房是0.94套,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家庭没有自己的住房,有的家庭子女和父母、祖父母共住一套房子,也有的家庭租房居住。
如今已不是四世同堂的时代,无论老人、年轻人,人们还是在追求独立的居住空间。况且,与家人合住不意味着北京套均住房面积很大,北京可不是一个宽宅大院的地方,存量房套均面积只有73.8平方米,而全国平均数据为95.2 平方米。
更有意思的是,北京有一套住房并不意味着一套现代化的住房,人们可能难以想象,北京很多房子是没有独立卫生间、独立厨房的。根据2015年全国的抽样调查数据,北京的房子整体房龄较大,有18%是在1990年以前建的(全国的平均数是15%),还有11%的房子没有厨房、12%的房子没有独立卫生间。
这没什么奇怪的,大杂院原本是一个院子一个厕所,大多在西南角,后来陆陆续续被拆掉,在街边改建了公厕,这样的大杂院二三十平方米就是一套房子、住一家人,没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
综上,关于北京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给出了最后结论,按国际水平计算,2017年北京的住房总需求有14.54%的缺口 【 以上数据分析均以市区的常住人口为依据,不考虑流动人口。】。也就是说,北京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额是14.54个百分点,在当前的供需结构之下,房价涨跌还要看另一个变量——政策调控力度。
北京二环有西单上国阙、三环有棕榈泉、四环有万柳书院,泉水叮咚、曲径通幽,没有车海与人流,却有霓虹闪烁,有着 CBD 的繁华;北京还有几十万人的大社区天通苑、回龙观,是一个地铁上小偷都无法施展拳脚的地方,融入其中,不必理会自己被挟裹至何方。
每次想到这些房子,就知道北京房子的需求,如此,我们就知道北京有多少住房刚需,就知道买房的去处——全球买房哪里去,中国北上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