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年,朱自清的胃病越来越严重了,他不论吃什么东西都会吐出来。由于这次生病已经到了不能进食的程度,因此他只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待在家中静养。
有一天,邮差送来一个邮件,朱自清打开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新书《新诗杂话》,他顿时喜出望外。其实这个集子早在1945 年10 月就已经编好,可是书稿寄出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中间还一度传说书稿被书店弄丢了。
后来,每每提到这件事,朱自清就非常失落和伤心。他以为这本书再也不会与世人相见了,不料隔了3 年之后,这本书竟然出版了。因此,他惊喜万分,提笔在目录后的空页上写道:盼望了三年多,担心了三年多,今天总算见到了这本书!辛辛苦苦写出的这些随笔,总算没有丢向东海大洋!
真是高兴!一天里翻了足有十来遍,改了一些错字。我不讳言“爱不释手”。“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说是“敝帚自珍”
也罢,“舐犊情深”也罢,我认了。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三日晚记
在这短短的题字里,朱自清竟然用了4 个感叹号,足以见得他心中无限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朱自清对结交权贵名流并不热衷,但是对于真挚的朋友情谊却极为看重。3 月19 日,李广田来访,并告诉朱自清那一天杨晦的50 岁寿辰。
杨晦原名杨兴栋,是朱自清的北大同学。但是,自从两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在抗战前三四年,杨晦已经成名,是朱自清并不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杨兴栋,直到有人他介绍,他才恍然大悟。
时隔多年,朱自清依然清楚地记得老同学的小坎肩儿和默。当他从李广田口中得知杨晦的消息后,便立即给杨晦寄一封信,庆祝他的50 岁寿辰。
第二天,朱自清进城参加了杨晦的寿辰纪念会。没想到在纪念会上,朱自清多吃了一点东西,回来后便剧烈呕吐,因他不能再出去活动,只能在家休养。但是他仍然闲不下来,微觉得好一点了,就要起床去找些事情做。
休养期间,朱自清把多年来写的有关语言和人情世态短文收集起来,编成了《语文影及其他》一书,这本书是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但是直到1985 年才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印行。
朱自清在病中还与叶圣陶、吕叔湘一起合作编辑了《高国文读本》。后来,他又出版了《语文零拾》《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3 本书。繁重的工作和事务使朱自清长时期处在负荷运转的状态中,以至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4 月25 日这天是俞平伯父亲的生日,朱自清特地进城到家祝贺。晚上,他又被朋友约去东兴楼聚餐。结果回来后当夜里胃部再次疼痛不止。
后来,5 月15 日,朱自清在妻子陈竹隐的陪同下,终于进城到中和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胃梗阻,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可是,高额的费用令朱自清一家难以承受。尽管妻子陈竹隐劝他做手术,但他还是拒绝了。
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又闲不下来,朱自清的身体越来越瘦。
虽然如此,他的精神却一点也没有萎靡,他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看见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句诗后,他非常喜欢,但是他却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便将这两句诗改了改后抄下来: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把这两句诗抄好后,压在书桌上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有一位同学看后不甚理解,问他这样做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他摇头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内形势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1946 年6 月至1947 年7 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与此同时,共产党又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这一改革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后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经了长达数千年的腥风血雨后,即将诞生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朱自清得知后,非常兴奋。虽然自己的人生濒临于黄昏,但是他并不落寞,仍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他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但是,他仍然凭着坚忍不的精神参加各种活动。
6 月1 日,朱自清参加了一个会议后感到极其疲乏,散会后他累得差点走不回来。他回到家里,便立即躺在**。第二天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他连走动一下都感到吃力,体重从45 公斤降到了38.8 公斤。
同事王瑶得知情况,特地赶到家中探望。朱自清此时正在**,尽管身子极度虚弱,但他仍放不下上课的事。他用弱的声音向王瑶交代:“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中国文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就请你代上。”
就这样,朱自清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就又坚去上课了。每周4 小时的“中国文学史”,他讲了3 年,怎么放不下。为了增加这些课的内容,他还把所缺的部分关于曲、小说的书籍买好,准备写一部深入浅出的《中国文学史现在虽然材料已备齐,但是身体的极度衰弱,令他一直都难动笔。
5 月22 日,上海发起了“反美扶日”的签名运动。原来,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世界人民的谴责,把日本作为在远的反共、反苏、反人民的基地。面对美国这样明目张胆地扶日本军国主义,全国人民无不感到愤慨。
日本是战败国,如果让他们的侵略势力再起,这无疑对中国极大的威胁。尽管国民党政府软弱无能,但是中国民是不会答应的。于是,“反美扶日”的签名运动很快便波全国。
国民党政府一直把希望寄托于美国,他们害怕“反美扶日”
签名运动,于是便趁通货膨胀之时收买知识分子,还发了一种配购证,能够低价买到“美援面粉”。无疑,这对知识分子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6 月18 日,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的朱自清,见吴晗匆匆给他送来一份宣言。朱自清看完后,知道这一签名对自己家庭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但是他毅然拿起笔来,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了名,这意味着每月使家中损失六百万法币,对全家生活影响颇大;但下午认真思索的结果,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既然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就应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该逃避个人的责任……21 日,朱自清让孩子乔森把本月份的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第二天,又让儿子把面粉票也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