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关智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作“不伦效果”。即当回答同一项智商测试问题的时候,长一辈的人与晚一辈的人相比,后者的平均值会更高的现象。
智商指数这一数值本身无法在某一代人或集体中被标准化,因而无法直接将长辈与晚辈进行比较。但是在修改问题时,同一个人回答旧版本和新版本的智商测试,同一个人接受旧检查,智商指数的平均值比接受新检查的平均值要高。
还有通过调整得分,用共通的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智商指数看起来像是长期保持上升一样。两代人,六十年间的智商测试的平均得分上升了一个标准偏差分。按学力偏差值而言,意味着偏差值由平均50上升到60。换句话说,现在成绩处于中间水平的人,按照两代前的标准来评估,将会处于前16%的位置。
另外,经过对智能测试内容的充分调查,考察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题显著增多,考察词汇、知识的课题无较大变化。
这是为何呢?
智商得到测定是在20世纪初。然后经过一百多年,抽象概念、逻辑、基于假定的推论、科学思维方式扩展逐渐改变了社会。智商测试增多的原因不是因遗传因子变异或是营养状态的改善,而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