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中,一个月悄然滑过。
9月28日,是女儿上大学后的第一次探家,由于此间我在东园写作,她探的这个家只能是乡下的老家。
前一周,依依就订好了回老家的火车票,我也做好了到火车站接她的准备。老家到县城的火车站只有18公里,一般情况15分钟车程就能到达,可是由于修路绕行,而临近绕行的土路由于连日下雨道路泥泞而无法通行,我只好北行沿水泥板乡道绕到县道,再拐上通往县城的省道,这样跑下来多走了近40公里,但总算绕了出去。
晚上7:34,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旅行(我的老家距离哈尔滨比到长春还要近),K296次列车进站了,远远地我看到那个拉着旅行箱向我招手的女孩——那是我的女儿范姜国一!
在回老家的车上,孩子和我说了一路,把在电话里没有说痛快的话都说给了我听,说他们的广播台、说记者团、说宿舍的姐妹、说新开的课程……
回到老家,我们没有先到东园,而是先到奶奶家看望奶奶。依依把在哈尔滨给奶奶买的具有俄罗斯风情的一把精致木梳和一面镜子送给奶奶,告诉奶奶这是一套梳妆用具,希望奶奶越来越漂亮,把84岁的奶奶乐得眉开眼笑。
回到东园,依依打开旅行箱,拿出一张全院的军训大合影照片,还给我展示此间她拍摄的各种照片。我们又聊了一会儿,我催促孩子早点休息。
第二天,孩子美美地睡到了自然醒,早饭后,我陪她到各个园区参观,看到满园的果实,她欣喜地摘下这个,尝尝那个,感慨一个多月的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变换。
下午开始,我们就进入工作中,为了使我们的新书(《做父亲的幸福》和《一路玩来是长大》)能够在2013年年初与读者见面,2012年这个中秋与国庆假期,我和孩子都在加班赶各自的书稿,期间,依依完成了3万字的书稿撰写工作。
当然,除了写稿,每天我们都有其他活动,上网、看电视、看书、健身区运动……活动最多的是参加秋收,我们一起收土豆、地瓜和花生。我用农具扒开垄,露出埋在土里的果实,孩子将其捡入袋子里。每日还到园区摘食各种蔬菜和瓜果,吃悠悠是依依暑假就保留的项目,金秋的悠悠更加香甜爽口。
我们还有一项共同的活动,就是每日去向奶奶问安,陪老人聊聊天,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每次去母亲都会拉着依依的手,问这问那,不时地感慨,说孩子长大了,孝顺、懂事,并嘱咐上了大学也要总回来,这里是家。虽然老人说话有时重复,但孩子还是耐心地听,并不住地点头,偶尔还和奶奶开个玩笑。
我家这个小大学生,还有很多她独有的项目,比如和她的侄女春枫玩耍。这期间上高一的春枫也放假在家,她就每天和小姑黏在一起,形影不离,即便依依写稿子,她也在这里,或是写作业,或是看电视、看书,晚上他们小娘儿俩亲热地睡在一个房间。
2012年10月7日中午,我送依依和春枫到县城,饱餐了一顿后,春枫直接回学校,不满16岁的小大学生范姜国一则登上北行的列车奔赴哈尔滨,回到她的学校——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