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离家前我嘱咐孩子的几件事。
8月27日,晚饭后,我对依依说:“宝宝,你明天就要走了,临行爸爸有几句话要和你说,来,我们聊会儿。”我打了一个手势,孩子顺势坐在沙发上。刚开始,我攥着孩子的手,半天没有说出话。“爸爸,你说吧,我在听。”
松开孩子的手,就她入学后的相关问题,我和她做了如下交代:
我告诉她刚开学的第一周,每天给家打个电话,告知她的一些情况,以免我惦记。此后,三两天打一个就可以,没啥事发个短信报个平安即可。
我特别强调要注意身心健康,一定要吃好睡够,任何影响饮食和睡眠的活动都要取消,没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就没有其他一切。在健康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学业要放在第一位,要认真学习,较好地完成各学科的学业。除了上课外,还要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选择加入两个自己喜欢的社团,精力有限,不宜贪多。
在校期间,还有两种重要的学习途径,要充分地参与和利用。一是要尽可能地听讲座,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听讲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除却专业性强的一些自然科学学科讲座,人文科学的相关讲座,尤其是一些名家的讲座,一定要去听一听,同时要做好听课笔记,有机会还要向主讲人提些相关问题。
另一个学习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是精神营养的宝藏,很多有成就的人,在大学期间都会经常泡在图书馆。大学期间,如果把谈恋爱的时间用在图书馆上,那这个人的学识和素养会有很大差别。很多参加工作后的大学生,都感慨没有很好地利用大学的图书馆,使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不应该留下这样的遗憾。
前些年我曾到大学做过人际关系的讲座,谈到大学生如何与人交往的问题,为此,我说道:“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没有快乐的大学生活。要想快乐且有所获地度过大学生活,就必须注重人际交往。”大学期间,孩子的人际交往主要有三种形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社会关系。
作为师生关系的主角之一,要尊重老师,理解并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及相关活动;同学关系的维系也要靠相互的理解、尊重与信任,要真诚待人。我还特别和她讲,一定要处理好同宿舍的同学关系,这是四年大学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社会关系接触得较少,一是接受媒体的采访,二是实习时的采访实践,以诚相待就是了,但作为女孩子尤其要注意自我保护。
关于两**往问题,我与孩子做了深入交流。生活中不能没有异性相伴,但与异**往要适度适宜,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此间孩子的异**往主要是校内的学生,有同班同学,社团里的学长学弟,要与大家友好相处,尽量避免单独和一个男生在一起。
我明确告诉孩子,18岁以前不要谈恋爱,18岁以后的两年(依依将在大三时满18岁),自己决定,但是我不赞成,因为到大学毕业孩子还不满20岁。我希望孩子安心完成这段学业,扎实地学好基本功,待到读研时再谈情说爱也为时不晚。花开有时节,不合时令的花,不艳不美,还将过早地凋零。
最后,我和依依谈到写书的问题,孩子读高中期间,就有几家出版社来约稿,建议让她写写这些年一路快乐成长的故事,此间也陆续写了一些篇章,高考过后的暑假又集中写了一部分,还有1/3书稿尚未完成,所以大学上学期要抽时间完成这部书稿的撰写工作。
带着我的叮咛与嘱咐,孩子走进了大学。我离开哈尔滨的当晚,依依就打来了离家后的第一个电话,向我通报了刚刚参加新生见面会的情况及其心理感受。
此后几乎一天一个电话,有时一天两个,这些电话都是向我通报情况的,每次通话时间都很短,一般三五分钟,偶尔几个长一点的也不到10分钟,大多时候传递的都是喜事,所以每次电话里孩子都是乐呵呵的,什么开学典礼、军训、电视台采访、社团纳新报名、听讲座、演讲比赛、英语考试晋级……
依依军训第一天,孩子激动地打来电话说,宿舍整理内务只有她一人合格,由此受到教官表扬,并委派指导舍友叠被,直至帮助大家都达标。孩子在打电话时,话筒里还传来宿舍同学的声音:“别打了,快点帮我叠吧。”
为什么比依依大两三岁的孩子被子没有她叠得好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小我培养依依的自理能力,而大多数家长只顾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考高分包办替代,以此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当下中国的大中小学生自理能力普遍较差。
开学不久,孩子就参加了学校的英语测试。通过笔试和口试,测试结果出来,依依又是一通狂欢,以他们学院为例,参加测试的347名大一新生中,只有45个同学获得大学英语三级水平,依依是其中之一,英语二级也只有几十个,而大部分孩子还处在英语一级的水平。
后来,孩子也和我感慨道:“爸爸,这个三级很不爽啊,一二级的课程很简单,可我们的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难易都是一样,那还分什么级啊,那样你可能也是一级,或者大家都是三级了。”我笑着安慰道。
依依来电话说得最多的是关于参加社团纳新活动。
9月5日晚上,依依来电话说,今天学校的很多社团都开始纳新了,自己去报了两个,一个是校有线广播台主播(主持人),另一个是校报记者团记者,还有一些文学社、演讲协会也想报,但怕时间不够用,会影响学习,最后就忍痛割爱了。在记者团报名时,被接待报名的学姐认出她来了,说不报名也想把她拉进来。广播台报名时虽然没有被认出,但是面试时,主考学姐也辨出了这个被媒体关注的小大学生。
后来,依依分别参加了这两个社团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孩子告诉我,除了播讲模拟主持播音稿时语速快了些,其他发挥得都很好,她还和一些参加报考的同学做了比较,所以认为最终被录取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名气。
9月10日那天的电话里,孩子不无遗憾地对我说:“爸爸,今天我参加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和前几天参加广播台主持人面试时一样,语速又快了,三分钟的稿子,一分半我就讲完了,最终在40位选手中位列中游。”我告诉她,这已经不错了,当然如果能够把语速放慢下来,掌握好抑扬顿挫,你就会发挥得更好,那样也就会取得更好的参赛名次。我还特别表扬了她的参与和进取精神,也一再问她累不累,睡得怎么样,孩子的回答总是“没事的,你放心吧”。
在这期间的电话沟通中,孩子有两个电话是向我求助的,一是参加校广播台面试前,二是作为校报记者领受采访任务后。我前些年做过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安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所以依依在去校广播台面试前,心里有些紧张,让我这个专业主持人给她打打气。在这方面我也没有特别的经验,就是告诉孩子随意些,有问有答即可,要干净利落,充满自信。
依依通过校报记者团的面试后,第一次接受采访任务是“社团的纳新活动”和“韩国驻沈阳总领事的讲座”,这个准记者向我这个老记者求教。我在《浙江青年报》和《城市晚报》做过多年记者,也为大学教授过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所以讲新闻采访是我的长项,我和孩子介绍了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中的一些技巧,而后她高兴地踏上了采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