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女儿唯一完整读完的一个学习阶段,经过此前的培养和锻炼,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品行和能力,行为习惯基本养成,但对于刚刚迈入“青春期”大门的依依来说,高中三年依然是个关键期。
我历来十分注重家校沟通,只有互通有无,全面立体地了解孩子,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所以,从依依上学以来,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孩子的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校长(园长、院长)都成了我的朋友。
孩子迈进校门,我会第一时间介绍孩子的情况和我的教育思想,目的是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试想,如果学校和我的教育思想完全相左,孩子自然无所适从,那样可就夹生了,又何谈成才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依依刚上高中时的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徐丽琴老师说,他们发现有些学生给老师留的家长电话是假号,根本无法与家长取得联系。为了便于联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家长会上都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抄下了那个号码,而我却没有,因为开学第一天我就要了孩子老师的电话,同时也把我的电话留给了老师,而且我们已经有过一次联系。由此我推断,大多数家长都没有主动向老师索要电话号码,当然也就没有主动给老师留电话的意识。
依依高中首任班主任徐丽琴老师
这也说明,很多家长不重视家校沟通,而有些重视的则是给老师送礼,让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有个别的无良老师收了学生家长的礼,对孩子关照有加,报喜不报忧,袒护孩子,最终害了孩子。
依依到学校报到那天,我向班主任徐丽琴老师介绍了依依的情况,徐老师很喜欢这个阳光女孩,此后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徐老师都及时与我沟通。
依依刚上高中两个月后的一天(2009年10月28日),班主任徐老师向我反映,依依语文课上说话,晚自习买小零食。虽然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学校的很多孩子中都会不时地出现,但是根据我对孩子的一贯教育,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人在任何环境都要遵章守法。这两点都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这既是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违反校规的,所以当天放学时,我去学校将孩子接回家沟通。
孩子出现任何事情,我都不会仅听一面之词或看到的表象,就对其进行批评或指责。回到家,孩子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语文课说话是因为课间和同桌没有把话说完,上课时接着话题唠了一会儿,而买小零食是看到宿舍的同学买小食品,自己也就跟着买了。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在,表示会积极改正,我没有就此深说什么,只是告诉她要做到“恶小而不为”。问题解决后,次日上午孩子自行回到学校,后来类似的错误没有再犯过。
第二次把依依从学校召回是高二下学期临近期末(2011年12月20日),班主任李丽老师向我反映,依依最近频繁出现上课睡觉、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随后与依依通电话了解情况,孩子说,晚上觉睡得也不少,但就是总犯困,有时在课堂上睡着了。我感到问题严重,于是即刻到校接她到省武警总医院检查,医生认为孩子的这种困倦与睡眠不足和学习压力大有关。
听了医生的建议,我带孩子回了家,就其学习与成长问题进行了沟通。晚上我陪孩子下了几盘五子棋,又一起看了会电视,便让她早点睡了。第二天,依依早早起床,神清气爽地回到学校。
最后一次,是在距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候(2012年3月21日下午4点),依依从学校来电话,情绪低落地说:“爸爸,这次二模考试没考好,我打算这周不回家了。”依依住校以来,平时都是发个短信或隔一两天给我打个电话告知她的情况,但一般都是在晚饭后或下晚课时,这个时间打电话还是第一次,我感觉孩子的状况很不好,由于我在外地,要第二天才能赶回去,所以就只是在电话里安慰了她几句。
第二天,我回到长春后,首先和班主任李丽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孩子这次考试失利的根本原因。据李老师分析,依依这次失利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用功,别的孩子都憋足了劲,可依依却没有那么足的劲头;二是孩子最近好像有些心事,心不在焉。
我向老师为孩子请了假后,来到学校将依依接回家中。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后,我严厉地对她说:“既然你选择了走这条路,那就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学啥样考得如何无所谓,但是你必须是努力过。如果是因为你自己的不进取而落于他人,你就愧对你如花的年华。孩子,你有什么心事可以和爸爸说,我不仅仅是你的生物学父亲,还是一个有着20年心理咨询从业经验的心理医生,你的一个可以信赖的大朋友。爸爸希望你开心快乐,那个让人羡慕的阳光女孩哪儿去了,爸爸一定要帮你找回来。”
孩子说其实她没有什么心事,主要是寒假时心玩散了,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自己又不知如何调整,所以考得很失败,自己感到愧对爸爸和老师的期望,也无颜面对同学。为了彻底痛改学习不专心和不用劲的问题,她决定向同桌汪苗学习,以后隔一周回家一次,周日与汪苗一起做题。
汪苗这孩子我虽然没见过,但还是有几分了解的,最早知道她是还没有和依依同桌之前的家长会上,几乎每次家长会,老师都要点名表扬汪苗的勤勉上进,在学习劲头上汪苗在班里可谓是一面旗帜。依依刚和她同桌时,我就告诉过孩子,要多向汪苗学习,现在看来当初对我的承诺只是敷衍,为此我很生气,但我也不便过多地责怪,因为我的孩子我还是了解的,她一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马上修正,而后不顾一切地迎头赶上去。
依依这次提出和汪苗结伴学习,就说明孩子对此有了深刻的反思,我没有过多地责备她,而是给予一些安慰和鼓励,并同意她的这个想法,告诉她向汪苗一样学习可以,但没必要非得隔一周回家一次,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每周回家也不会影响学习。为此,我还专门找到汪苗同学,我和两个孩子一起坐下来,交流了此后依依的学习问题。汪苗为自己能够帮助依依而高兴,并一再说:“叔叔,您放心吧,我们会一起好好学习的。”
之后的两个月,在汪苗的帮助和带领下,依依的学习劲头明显提高,最终小姐妹俩都考取了自己喜欢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