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养正读高中(1 / 1)

2012年8月27日,在女儿要去黑龙江大学报到的前一天,我带孩子来到长春市希望高级中学,看望该校校长孙永强先生,此行目的有二:一是报喜,让其分享依依的这份成长快乐;二是感恩,感念当年给孩子开方便之门的恩情。

2009年7月初,完成了半年的在家自修学习,孩子的成长计划基本全部实现后,我开始着手依依上高中的事,首先我和孩子通过网络查询长春高中的情况,我们先是排除了像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吉林省实验中学这样的重点学校,当然也不认可硬软件都较差的学校,这样有10所学校进入候选,这其中必须是有学生餐厅,能够住宿,而且离家又不是很远的,这样一来,又有一半学校被我们“无情”地排除掉。

7月6日,我携依依分别到最后胜出的5所学校,首先我们来到长春市第一中学,从校长到副校长所有校领导都不在,办公室和政教处的主任接待了我们父女。听了我们的介绍和想法后,他们很高兴,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言称校长回来后一定及时告诉校长,尽快给我们回话。从楼上下来,我和孩子又在校内转了转,教室、食堂、宿舍和卫生间都察看了一遍后,我们又来到了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

我们很幸运地见到了该校的校长,一位看似干练精明的中年女性,但这位校长闻听孩子没有参加中考,立即表现出不屑:“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连中考都没参加(她的意思是没敢参加或没能力参加),没有分数你读的什么高中。”虽然我仍然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与其周旋,给她讲解,最终还是被拒之门外。我拉着依依的手心情沮丧地走出校门,但我不能让孩子看到我内心的不悦,强装欢颜地对她说:“这个学校不行,咱还有好几个,走,咱去好好吃顿饭,下午我们到养正高中看看去。”

我和孩子饱餐了一顿后,驱车来到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

先说说这所学校吧,很多人一听校名就认为这是一所私立学校,就连女儿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孩子高考期间,还问我:“这个‘养正’究竟是不是私立学校啊。”这似乎有点儿滑稽,一个孩子就读了三年的学校是什么性质的,当家长的竟然不知道,其他人可想而知。

在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网站和百度百科,有这样的介绍: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由原市十二中和市四中组建而成,市十二中的前身是长春第一所官办学校——“养正书院”,至今已有128年的历史,有“长春第一校”的美誉。新校落成于2007年11月,投资1亿3千万元,占地面积8.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1万平方米,建有综合楼、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体育馆。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

进入校园我们先是参观了一下,了解了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都很宽敞明亮,校园花香四溢,芳草萋萋。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对我说:“爸爸,这个学校的校长能不能要我啊,我很想在这里学习。”“走,咱问问校长去。”我拉着孩子上楼,叩开了校长孙永强的门,和我一样清瘦,颇具儒雅风度的孙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孙校长详细听取了我的关于孩子成长和教育理念的叙述,不时地点头,而后和依依简单地聊了几句。他说道:“您的教育理念很好,我也一直在想,如何让孩子们在不避开应试教育,并得以快乐成长,您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很高兴您能够相信我们,把您的孩子送到我校来读书,范姜国一是个很阳光的快乐小女孩,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像范姜国一一样阳光快乐,我们欢迎孩子加入‘养正’这个大家庭。”

从养正出来,依依对我说:“爸爸,我们就不去其他学校了,就在这里了好吗?”“你真的很喜欢这里吗?”

依依在养正中学食堂门前

“是啊,这里的学习环境优美,校长也很好。”“好吧,只要你喜欢,那咱就选这个学校了,走,我们回家喽……”

一个月后,我送女儿来到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依依被编入高一年级十四班,班主任徐丽琴,全班56名同学,由此开启了孩子的高中生活。

后来,就孩子的成长,我与永强校长时有沟通。我原来曾不准备让依依参加高考,永强先生认为,根据范姜国一的个人情况及中国教育的现实,参加高考对其成长积极意义更大。我接受了校长的建议,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这样也就有了今天的黑龙江大学学生范姜国一。

女儿在进入高三之前,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永强校长调至长春市希望高级中学任校长,张劲松先生接任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校长之职,也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注。

在养正中学的校领导、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同学们的陪伴下,范姜国一快乐地度过了她的高中生活。女儿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她在离开养正时的《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让我进入这所学校的孙永强校长;英语本不好的我担任英语课代表,以此锻炼我的徐丽琴老师;一直以来关心我、鼓励我的刘淑燕老师;给予了我无限信任以及帮助,在我考试失败时安慰我的李丽老师。还有很多辛勤培育我的老师,谢谢你们对我的付出!谢谢!

——三年级十三班 范姜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