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科代表”的取舍(1 / 1)

我们在教子过程中,常常要求孩子要勇于争取机会,要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争取,我们会认为孩子懦弱、不思进取。尤其当孩子要放弃到手的东西,我们更会用一个“傻”字来形容孩子。

而我的一贯主张是,要用豁达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事物,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活,既要勇于争取,又要善于放弃。适合我们的机会、挑战,就鼓励孩子去努力争取,而不适合自己的,则要睿智地适时放弃。

军训结束,依依开始了她中学生活的第一课。

那天早晨7点孩子上学,直到晚上6点才回到家(路上只需六七分钟)。依依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老爸,真是累死我了。”见到满头大汗的女儿,我很是心疼,接过书包,把她揽在怀里,拍拍她的后背:“宝宝辛苦了!”

稍后,依依眉飞色舞地讲起了这一天的事:“因为数学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受到数学老师表扬;因为课堂笔记写得好,受到语文老师表扬;因为声音洪亮歌声美,被音乐老师表扬;英语作业太多了,整整记了一节课……中午的米饭真香,菜也不错,吃得我小肚溜鼓。哎,这中学生活真是累呀:课程紧,作业多,老师严。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种生活的。”

这和刚上小学时一样,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欢欢喜喜地回到家,每天放学回来都要通报一些好消息或坏消息,孩子喜欢学校生活,愿意学习知识。这样,她也就与厌学绝缘了,而且学习成果自然会很高。

新学期开学不久,同学之间彼此熟悉了,老师对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各科选取科代表的事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科代表各有人选后,就只剩下几个副科。女儿虽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但学习可不是最差的,况且这孩子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所以,她很希望能够成为某一科的科代表。尽管如此,主课的课代表还是没有“光顾”于她。带着几分失落,期待着剩下的几个副科科代表的竞选。

刚迈进初中校园的依依

有些事情确实是意想不到的,孩子原想能得到一个副科科代表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没承想,竟有两个“科代表”的头衔等着她。第一个是政治科代表,政治老师问大家几个相关问题,依依很干脆地答了上来,就这么简单赢得了这顶“桂冠”;另一顶桂冠是“音乐科代表”,可能是这些孩子还不是很熟的缘故,也或许有些不好意思,在音乐老师让谁给大家唱个歌的时候,老师等了好半天也没人站起来,见此情形依依很爽快地站起来,为大家唱了一首《小小少年》。

就这样,两天之内孩子得到了两个科代表。

依依这孩子自小就像我,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一上任她就开始忙开了。虽说是副科,可是两个科的事也不少,需要协助老师收发作业、安排活动等。一次,音乐老师让依依安排几个参加文艺节演奏的同学打小鼓,还要她帮助整理好他们的资料。正在这时,政治老师来让她把实践本收上来交给他……

那天,依依拖着疲惫而瘦小的身躯回到家,我忙问怎么了,孩子沉默半天才与我说出实情,听后我首先肯定了她的工作干劲,但是告诉她做什么事要量力而行,强撑逞能往往事与愿违,那样对她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利。

听着我的话,女儿小心翼翼地跟我提出要辞去科代表的想法。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问道:“为什么要辞职啊,你当初不是很想当科代表吗?”“我没想到会这么忙,我担心为此影响我的学习。”

又和孩子交流一会儿后,我说道:“根据你现在的情况,做两个学科的科代表显然不妥,但是都辞去也不恰当,最好辞去一个保留一个,至于如何取舍,你自己掂量着办吧,爸爸尊重你的选择。”“谢谢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开心地点点头。

第二天,依依委婉地找老师辞去了音乐科代表,老师肯定了她这段时间的工作后,接受了孩子的辞呈。那天傍晚,女儿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向家门,进门就告诉我:“我辞掉了音乐科代表,感觉轻松了很多,但也有些失落。”

我对她说,“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一种境界。很多人只想着如何得到,要他放弃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很难。而爸爸却希望你在觉得应该放弃的时候,就明智地放弃,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志,强求拥有什么东西。”当然,这时的女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我这话的意思。

给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你会看到她越来越有主见。无论担当还是辞职,只要是女儿做出的决定,我就选择支持。担当,让她感受到责任,增强了自律意识;辞职,让她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如何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取舍。尤其是后者,对女儿来说,难能可贵。所以,有时让孩子学会放弃,比要她去争取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