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座山,孩子就是山上的一棵小树,父亲是孩子永远的依靠!
父亲对我而言就是那座山,那个依靠,他不仅给予我生命,还是我的老师,我的偶像,我的人生领路人。前几年我写过一部《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书,我在书中说:好爸爸是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好伙伴、好榜样。我们那个年代,想让爸爸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好玩伴实在是太难,尤其是在爸爸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但我的爸爸绝对是好老师、好榜样。
父亲一生生活在农村,深知田园劳作之苦,也知道他六儿子不爱受这份苦,再加上他认为我该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他引领我走上了另一条路——参军。
军营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少时,父亲在我心里就是天,我在心里无数次地默念着:我不能没有父亲。但生命之火终要烧到尽头,我42岁那年,81岁的父亲走了,虽然年至耄耋,已算高寿,但我仍是痛心不已。一个中年人失父会如此,那么一个孩子呢?
思索中,我也跻身父亲的行列。
十几年来,女儿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不能没有爸爸。”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对这份父爱的渴求,所以,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丢弃我的孩子,我都要尽可能让孩子看到我的身影,即便我出差或到外地工作,也要让孩子不时地听到我的声音,让她感觉到:爸爸一直在她的生活里,爸爸会陪伴她一起成长。
2001年“五一”,我的尊师携师母来访,为尽地主之谊,我陪同老师和师母游历长春南湖公园,4岁半的女儿一同前往。一路上,开朗活泼的女儿总是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可是,就在要出园门时,一直跑在前面的女儿突然惊慌失措地跑回来,一脸惊恐地朝我喊:“爸爸,大门关上了,我们出不去了?!”看着她惊慌的样子,我伸出了胳膊,女儿扑到了我怀里。我沉静地说:“那让我们看看有没有小门可以出去,即使真的出不去,我们还可以想别的办法。宝宝,你要记住:有爸爸在,什么都不要怕!”女儿听了,像一下子长大了似的用力点点头。
以后再遇有什么问题,孩子就会说:“有爸爸在,我什么都不怕。”但是前提是要爸爸在,可如果爸爸不在了呢?
老师和师母走后不久的一天,我带依依到报社附近的重庆路逛街,一向明理的孩子不知今天怎么了,因没有为其买雪糕而赖着不走,我生气地径直自己走去,并不时回头窥视。大约走出了100米,见依依仍停在原处,就返回去。这时,孩子发现我不见了,惊慌地哭了起来。路边药店的营业员将她领到屋里,询问她的名字和家中电话。
刚要给家里打电话,我赶到了,依依抱着我大哭不止:“爸爸,我不能没有你。”我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心酸地说:“宝宝,爸爸也不能没有你啊。”
“那你怎么还不要我了?”
“爸爸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孩子呢,我一直在看着你呢。”
女儿6岁时,我乘火车赴北京开会并计划在北京发展,依依随妈妈到火车站送行。火车启动后,孩子大哭,恋恋不舍地和我挥手告别。后来听她妈妈说,走出火车站,依依一直伤心地哭着,边哭边说:“妈妈,我不能没有爸爸……”
孩子8岁时,她妈妈回山东教书,我和依依在长春生活。有一天中午出去买菜,忘记带钥匙了,没办法我跑到228厂厂区里找房东,请她给打开房门。在找房东的过程中耽搁了一会儿,恰在此时,依依中午放学回来,在楼下摁门铃,不见我开门,就高喊:“爸爸,爸爸。”连喊几遍无应声,孩子顿时恐慌,惊恐地哭喊:“爸爸……”
从房东手里接过钥匙已经是11点40分,我快步往家赶,刚起步就听见依依叫“爸爸”,其实,这里距离我家较远,孩子的哭声再大,我也听不到,但冥冥中感觉孩子一定是因为找不到我而哭泣,我加快了脚步。但我终归没有刘翔的那双腿,待我来到厂区大门时,真切地听到孩子的哭声,我一边飞跑一边喊道:“依依,爸爸在这儿!”
见到我,孩子泪流满面地扑过来:“爸爸,你去哪里了?”
“我去找房东阿姨要钥匙了。”
“那你咋不告诉我,我按铃你不开,喊你你不答应,我以为你没有了,你要是没有了,我可怎么办啊,你知道的,我不能没有你……”
我一边向孩子道歉,一边安慰道:“宝宝,真的对不起,是爸爸考虑不周,让你受惊了,可你要放心,爸爸不是早就说过不会离开你的嘛。以后如果一时找不到爸爸,就等一等,如果爸爸长时间不回来,你就去找老师或房东阿姨。”
“嗯”依依边抽泣边应声。
当时,在长春这座城市里,没有我的任何亲人,而且我已经不上班,也没有同事,新搬家到此,邻居也不熟悉,孩子除了我这个亲人外,无依无靠。我能想象到,当时孩子的无助,孩子的恐惧。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我都潸然垂泪。
此后每回出门,依依都要提醒我:“爸爸,手机、钥匙、钱。”确认无误后,我们才牵手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