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我献厨艺(1 / 1)

老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话虽俗了点,但却是一种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最高的哲学理论。

我个人对“穿”不是很讲究,能够御寒遮羞足矣,但受家父的影响,较为讲究这“吃”。

父亲曾在公社农场当了几十年会计兼伙食长,单位100多号人的饮食问题担在他的肩上,吃好才有战斗力,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工作,父亲换着样地让厨师为大家做出可口的饭菜。

也许是工作关系,父亲对饮食非常讲究,色香味要俱全,在单位这样,家里也是如此,由此把我母亲打造成了没有等级证的好厨师。小时候,邻居家孩子总是说我家的饭菜比他家的香,为此我很是得意。

少年时期,母亲多病,哥哥农田劳作,弟弟还小,做饭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虽然不能和父母的厨艺比,但我做的饭菜也还是有滋有味的。

后来自己成了家,由于孩子妈妈不会做饭,这个差事自然落到我的头上。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只要不是弱智,人人都会做饭,只不过味道有别而已。妻子也做过饭,我曾开玩笑地对她说:“如果是在部队,你做出这样的饭菜,是要把你交到军法处的。”她不服气,说没那么严重。我调侃道,这样的饭菜吃了,会严重影响战斗力,所以要军法从事。

为了不被送交军法处,妻子罢工了,我也只有接过马勺。长此以往,我的厨艺大增,可以说“色香味”俱佳。这除却客观原因,主观上是我喜欢。听说我总下厨,一些哥们儿就不理解,你哪来的兴致啊?我就告诉他们,下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一可以做自己喜欢吃的,合自己的胃口;其二当一家老小把自己做的饭菜风卷残云,那成就感仿佛又推出了一部畅销书。

一般而言,我下厨从买菜到备料再到出锅,是不需要别人介入的,尤其是烹饪期间,谢绝围观,我不是担心有人偷艺,而是不清净,心不静就会影响劳动成果,这有点像写作了,呵呵。

离婚后,为了让女儿吃得可口,我拿出了最高技艺来满足孩子的胃口,这样不仅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玩得开心,就连偶然吃过我一餐的战友的儿子,也感慨道:“叔叔,你做的饭比我妈做的好吃。”他爸爸就甭提了,整个甩手掌柜的,偶尔到厨房,除了择菜也就是端菜。后来,这孩子还来我家吃了几次,尤其是那酸菜炖粉条(放适量的五花肉),孩子吃得撑得慌了才罢休。

受我的影响,女儿小时候就对做饭跃跃欲试,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一直没有答应,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让她参与择菜、洗菜。后来,她还是不甘心只做“助手”,要自己上灶演习一番。8岁生日刚过不久,在我的“战前指导”下,依依第一次掌勺,可惜手忙脚乱,西红柿炒鸡蛋糊得没法吃了。

过了不久,依依从电视上学会做蜂蜜小甜饼,于是又一次“请战”。这一次由她妈妈在“阵前”监督。按着依依的吩咐,她妈妈给她把面粉、白糖、牛奶、鸡蛋、蜂蜜、植物油等各种配料准备齐全,依依便开始自己的制作“工程”了。

经过一番忙碌,锅里飘出一股香气,小饼的两面都被炸得黄黄的,可以出锅了!依依关了火,小心地用铲子把小饼一个个铲到盘子里,端到餐桌上,然后吆喝着:“开饭啦!”那次小甜饼做得相当成功。

2007年春节过后,依依开学的前几天学校组织了学工活动,她所学的专业是烹饪。学习当天放学回家后,孩子要为我露一手,我让她做个黄瓜鸡蛋汤,还真不错,我喝了两大碗。

关于下厨,依依曾写过一篇《自食其“果”》: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能,不应用就毫无价值。”这是爸爸常说的一句话。为了体现价值,我这厨艺是要施展的,爸爸为我提供了这个平台。

首先,向我的顾客——老爸递去了“菜单”,老爸点名要“青椒炒土豆”。接着,两个中等大的土豆被我削了皮,与它们做伴的还有一个发育良好的青椒。然后就该切菜了,我将一个土豆一刀切成两半,随后切片,还算幸运,我的手安然无恙。这时,总感觉缺些什么,哦!天哪!我没准备肉!我迅速地从冰箱中取出一小块肉,切成了丝,可这并不容易,光这项工作,我就用了二十分钟。因为肉丝们总有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拆散”它们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开始了最艰难的工作:爆炒。

点火、倒油、放肉、放作料、加土豆片、加青椒片……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事情不会那么容易,当倒酱油时,我犯了难:应该倒多少啊?本想问爸爸这个老厨师,但想起他之前对我说的话,我不想让他笑话,于是自己斟酌了一番,决定放到颜色有一点深时就停。不停地翻炒使我的手臂有点酸,但是看着新鲜的菜就要出炉,我鼓励着自己,希望能做出一道让爸爸惊喜的菜来,好让爸爸知道:我也能自食其“果”!

发现锅上冒了烟,我便将火关掉,把我的大作倒在盘子里,由于兴奋,没来得及尝一尝便端上了桌。“请您品尝!”我面带笑容地给爸爸递上一双筷子。爸爸夹起一片尝了尝,我还陶醉其中,心里想着:该表扬我了吧!可是爸爸却说:“怎么没熟啊?”“啊?!不可能吧,我炒了很长时间的!”满腹疑虑的我拿起筷子……

哎哟,不仅没得到表扬,还让爸爸看了我的丑。一股自尊流过,于是我对爸爸说:“好饭不怕晚,等一下,我就不信了,一道小菜我都搞不定?”我加快了脚步,向厨房走去,把菜都倒进锅里,重新炒了一遍,因为二次下锅,炒出的菜很入味。我和老爸美美地享受了一番。

后来,依依不时地下个厨,高考前一天晚上,孩子还做了一个菜——“腊肠炒荷兰豆”。

在这几年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我为孩子献厨艺,孩子偶尔也为我露两手,我们父女就这样相拥幸福,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