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渗入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建设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如:买东西可以不用去逛商场;看书可以不用去图书馆;甚至上学可以不用去学校;网上办公,电子商务往来,不少中小学生也在网上冲浪中获得无穷乐趣……
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要多与孩子交流上网的体会和感受。我如果在网上看到孩子感兴趣的新闻,就会让她过来分享,反之亦然。这既是利用网络学习,又是休闲娱乐,还融洽了亲子关系。
网络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工具,依依在网上除了玩游戏、和网友聊天、浏览新闻,最常用的就是百度搜词。有一次,依依看书时对“置若罔闻”有些不解,她迅速到网上百度一下,一个网页弹开,解释就映入眼帘:“意为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听后仍然不予理睬。”孩子为能方便快捷地找到答案兴奋不已。此后,再有什么疑难字词,依依就会求助于“百度”,而“百度”从来没有让她失望,它就像一个海量的信息库,用依依的话说就是“一肚子的学问”。
女儿从小就接触网络,从一开始,我就告诉孩子,用电脑绘图、上网玩游戏,都只是她玩耍的一部分,不可占用太多时间。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以用电脑和网络学习了,我还是告诉她,这只是帮助她学习的一种辅助方式,一定要控制时间,最好在一小时左右。我没有为此看着孩子,而是让她自己去把握,这种放手的信任,赢得了孩子遵守诺言的积极回应。
多年来,每天我都会安排一段时间,把电脑让给依依。在这个时间段,依依可以自由使用电脑,于是上网玩游戏、发电子邮件,制作电子贺卡,跟同学、好友QQ聊天,浏览感兴趣的新闻等,在网上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规定的时间到了,她会很自觉地从电脑前离开。所以,尽管依依天天接触网络,也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这一集娱乐与学习于一体的工具。
而现今谈及网络游戏,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闻言色变,仿佛网络游戏是毒品,孩子一沾上就从此堕落和毁灭了。其实,如果引导得当,网络游戏也是益智玩具,它既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又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依依从3岁多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从简单的“推车子”到稍微复杂一点的“老爷爷过河”,再到复杂得连我和妻子都“研究”不明白的“超级玛丽”等;孩子从学会控制鼠标,到可以敏捷地通过操纵键盘来控制游戏中的人物,从简单的摸索到有方向感的判断和丰富的想象,依依逐渐成为网络游戏的高手。
有时,我和妻子会和依依一起玩游戏。我既放手让孩子接近网络游戏,又开心于做她的游戏伙伴。因为让依依开心的事情不仅仅只有网络游戏,还有丰富多彩的其他游戏。所以,网络游戏对于依依来说,只是增加了一种玩法而已。更重要的是,通过玩网络游戏,依依和网络的距离越来越近,她越来越多地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如何成为网络的主人……
我们知道,网络也是双刃剑,如果一味地沉迷网络游戏、交网友,或者浏览不健康网页,那它就有害;如果利用它浏览新闻、查阅资料、收发邮件,适当地玩玩游戏、交几个网友,它就是有益的。就如菜刀,在厨房它是厨房用具,如果用它砍人,那它就是凶器了。
鼓励孩子上网,绝不是撒手不管,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还是要有所界定的,一般而言,孩子上网有三种主要活动:玩游戏、聊天、学习(查找资料)。至于这几种活动的时间投入多少因人而异,依依的时间投入分三个阶段:幼儿期间只是玩游戏,玩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小学期间,是以玩游戏为主,聊天为辅,学习次之;而上了中学,则与小学时完全颠倒,是以学习为主,玩游戏和聊天为辅。
这是因为,孩子年幼时玩耍是他的主要活动,所以以玩游戏为主,此间孩子尚没有充分的人际交往和学习需要,所以没有聊天和学习内容;到了小学阶段,孩子除了玩耍,生活中增加了同学和小伙伴的交往,并且已经进入到学习的阶段,所以与网友聊天和学习就成了他们上网的内容之一;而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学习任务的增多,玩耍已不足以吸引他的全部,探求知识则升为他的首选,所以这期间孩子上网的内容大多是以与学习有关的事为主,而玩网络游戏和与网友聊天就退居其后了。
依依就是这样畅游网络,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