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多次目睹朋友购书的经历。经常有朋友邀请我一起去洛杉矶最大的书店,他们让我提供建议,但总会在“复杂的决定”中不知所措。
有一次,一位在唐人街开餐馆的朱先生走进书店,他久久地徘徊在六七本书之间无法拿定主意,不知道要买哪一本。他肯定不是没带够钱。他头头是道地分析着每本书的优劣,讲出了这些书不同的特点,但他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哪本书。
我安静地站在旁边,绝不插嘴给他建议,我要看看他到底怎么办。结果,30分钟后,朱先生耸耸肩,双手一摊:“我还要不要买?”他一本书没买,与我一起失望地走出了书店。
还有的朋友和朱先生是相反的——不是过程相反,而是结果相反。朱先生干脆什么都不买,有人则索性全部买回家。我知道,他回家又是一场思考与选择的大战:“我到底要看哪一本呢?”这样的思考战争在他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购物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件物品有多种属性,或者我们面对多种物品做不出那个唯一的决定。“精确决策”并不容易,因此我更欣赏那些做事一根筋、靠本能和直觉做出反应并毫不犹豫地坚持的人;我在招聘时也喜欢录用那些思考直接、行动迅速的员工。我总是希望人们在工作中不要思考太多的东西,不要瞻前顾后,而是把主要的时间都放到行动上。因为思考和选择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收益,之后的行动才会。
就我多年的观察和培训经历来看,遇到问题直接“三下五除二”解决的人很少,只占到不足7%的比例。余下的多数人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们会就一个问题在脑海中思来想去,分析可能出现的利弊,然后才做出一个谨慎的判断。这些人占到了80%以上,是大众思维和大众行为模式的体现。还有剩下的小部分人,他们是“极端思考派”,不管问题大还是小,都会为此十分纠结,总会考虑到最后一秒钟才会迫不得已地选择一个答案,但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放弃选择,因为他们实在不能判定自己应该做何选择。他们有严重的选择障碍症。
毫无疑问,事物的“多属性”容易让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人们推崇“三思而后行”的格言,也在现实生活中助长了这种思考过度的不良风气。的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思考一下。但是,到底要思考多久?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人们都不会为别人负责。我曾经将“三思而行”这四个字贴在办公室的背墙上,但不到一周我就撤掉了,因为它起到的效果并不好:
当你在潜意识中告诫自己要“三思”时,你可能会在行动中将这个“谨慎选择”的命令放大五倍甚至十倍。
对事物“多属性”的思考和判断,是人们在教育成长的经历中养成的习惯。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导要走一步看三步,要做计划,要多考虑。这种思维模式渗入了我们的血液,于是凡事都会谨言慎行,想得过多而做得太少。这就导致了一些特有的行为模式:
第一种模式: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喜欢分析利弊。
在做一件事之前,多数人都要经历一次“思前想后”和分析利弊的自我折磨,把所有的好处与坏处列出来,在脑海中反复地讨论,拿不定主意。对他们来说,分析问题很容易,但下决心却很困难。有时候,他们明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仍然不敢由自己做出这个决定。他们盼着权威人物来指给他们方向。
第二种模式:一旦未经过这个充分思考和选择的过程,就会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中。
长此以往,思维定势和行为记忆会控制我们的脑细胞、手指和脚步。对有这种行为模式的人来说,思考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个目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是读书多且富有野心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因为他们十分渴望拿出强势的行动实现目标,但同时又不断地在思考过多的状态中纠结。他们既要跟环境作战,还要跟自己作战。
迈阿密戴德县一家游戏设计公司的总监克里芬妮说:“幸运的是,我走出了这种痛苦的思考状态。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将自己长久地放到一个计划、焦虑、斟酌和摇摆不定的状态中了。我现在建立了一个新习惯,想到什么,大体判断一下就马上开始行动,而不是胡思乱想。那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我必须简化这个流程。”
你能够战胜思维的惯性吗?为了简化思考,你必须能
克里芬妮认为,六年的创意审查官经历,让她养成了强大的思维惯性。这是一个要对公司的项目盈利率负责的职位,她必须慎重考察下属各部门报上来的游戏创意是否能给公司带来收益,这要求她的思考尽可能顾及方方面面,想到项目的每一个隐藏特点和市场上的每一种可能性。
但是,尽管她已足够谨慎,可是项目的盈利率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始终维持在35%左右的水平。这也就是说,每年有65%的游戏创意是失败的。这些创意都经过了她的首肯,进入了实际开发的阶段,在市场预售和试运营时才被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淘汰。
她反思说:“思考过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假象。我们总以为多想一想就能让结果更好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我知道,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缜密的思考和斟酌,我坚信要加快自己的判断速度,提高思考的效率才是真正有帮助的事情。”
只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商,无论你做出决定的速度有多快,结果都不会太离谱。战胜惯性,你才可以找到一个新奇的角度,运用另一种思维模式来看待事物。届时,你不仅获得了决策的速度,还为自己补充了不一样的信息——它们可能是最关键的信息。
你能否从“多属性”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唯一属性”
前不久,有一位计划找天使投资人融资创业的年轻人到我的公司找我请教。他手上的项目很多,而且每个项目都不错,他正在考虑到底要做什么:“这些项目都可以赚钱,但我不清楚做什么才是最有利的。”我告诉他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站在原地,永远不会知道有些事情会怎样,只有先走两步才能清楚。你要做的就是马上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个方向,盯紧它,行动起来!”
当一件事或多件事同时摆在面前时,有人会迷惑:“我需要什么?我究竟该选择什么?”例如,有的人同时收到多份面试邀请,他可能在家里呆坐一天,也无法决定应该先去哪一家公司。这种情况就是不懂得简化“多属性元素”的表现——要从多种选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个,然后坚定地去行动。虽然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执行起来却易犯错误。
首先,想一想,为了解决问题,我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要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这能让你立刻找到一个最贴近事实的答案,并避免尝试其他的选项。
其次,不要为了“不确定的问题”苦思冥想。因为有些可能性到最后仍然是“可能性”,很难变成现实。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思考那些确定的问题,并且选择最重要的那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