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立一个方向后,就不要再考虑“值不值”(1 / 1)

在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比较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

美国人在工作中拥有极高的决策效率,他们下决定很快,行动也十分迅速。但美国人会经常停下来对工作中的不同细节进行讨论,在行动中逐步完善计划。与美国人合作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和中国人一样,非常习惯于一边行动一边完善想法,不在乎为此多花一些成本。

日本人通常想得太多,瞻前顾后。和日本人合作是痛苦的,与美国人相比,他们显得太谨慎了,做计划就像准备一场战争,每个环节都要事前经过大量的论证,详细规划到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乃至每一分钱的用处。不过,日本人一旦下定决心,在行动效率上就会远远超出其他国家的人。日本人在执行中很少考虑“值不值”的问题,他们是绝对无条件的执行者,是每个老板都求之不得的员工。

在讲授“颠覆式思考”课程中,我向学员提出了两个完全相悖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迅速拿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我制订了一个方向,然后坚决地执行,最后成功了,为什么?”

·第二,“我制订了一个方向,然后及时地调整,最后成功了,为什么?”

这是对立的思维方式,还是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呢?俄亥俄州的学员拉里解释说:“我的理解是,制订方向对于成功并不是最主要的一步,关键是我们是否相信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调整行动方向的原因可能才是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重点就在这里,当你设立了一个目标时,你在什么条件下才会认为它是错误的?是众人的指责还是你自主的醒悟?能不能在外界的干扰中掌握方向,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环节。

1918年,化学家哈珀联合了上百名科学家共同反对相对论,他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个疯子。指责声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爱因斯坦没有退缩,也没有被这些“权威声音”左右思考。他说:“假如相对论是错的,一个人推翻它就够了,用不着这么多人。”他在异见中大胆地坚持方向,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这便是思考与行动的关键联系——当你无比相信时,你总能做到。反之,即便是一阵微风吹来也能让你掉转方向。

我们要不要害怕别人的指责呢

在2014年上映的中国电影《艋舺》中有一句台词:“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那么,你是被风吹来吹去的草吗?

拉里以前是一个被“指责”或“赞美”牵着鼻子走的人。他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了5年,这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也是重要的职场经历,是他工作经验的一部分。然而,对他而言,这段经历却不堪回首。“我没学到东西,”他说,“唯一的印象就是,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我总是避免不了放弃自己观点的结局。别人反驳几句,我就认为自己是错的;别人赞美几声,我才觉得是对的。”

他害怕同事的指责和上司的批评,来自于别人的一丝不满也会让他忐忑不安,对自己正做的事情满是担忧:“难道他们的想法才是对的?”这是一个纠结的过程,他权衡内心不同的选择,并最终向环境妥协。

所以,拉里认为自己在哥伦布市的设计工作是极其失败的,尽管他用5年的时间赚到了50万美元。他欠缺行动力,特别是独立地遵从自己意志的高效行动,这使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过去自己取得的所有成功,都是别人的。为了逃避别人的指责,他一直服从他人的意志。

你经常会因为人们的一句话就改变方向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2011年组织了200人的调查团队,在全世界50座主要城市展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调查活动——借助各地的信息咨询公司向月收入在500美元以上的群体发出邮件问卷,邀请他们提供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活动历时1年半,共计收到了13万份回信。

我们发现:

月收入在500~1000美元的阶层中,超过72%的人表示,自己从小到大有过许多类似的经历,经常因为老师、父母或朋友的一句劝告就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高考择校、就业方向、买房、创业等重大事件。

月收入在1000~2000美元的阶层中,有34%的人反映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接受了别人的劝解。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感到后悔,有些人及时回归自己的主见,但也有一些人却随波逐流,沿着别人给自己设计的道路走到了今天。

月收入在2000~10000美元的阶层中,有16%的人曾经遇到过这种众口难调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动摇。他们觉得吸收有益的建议是必要的,但问题是许多选择在当时无法判断是对还是错,有些决定需要时间的验证。

月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上的阶层中,只有5%的人认为自己有可能被别人的一句话说动而改变行动方向,但同时强调,他们需要一个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否则仍会坚持己见。

有位北京的受访者在邮件中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文章。她是一位从事服务业的女士:“虽然我认定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当有人向我提出另一种建议时,我还是不免受到影响,对何去何从十分犹豫。最后,我总是倾向于放弃自己的思路,采纳别人的主张。考大学时我因为亲戚的一句话永远告别了自己的理想,没有选报最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又是父亲的意见让我思考了几年的计划付诸东流……所有的关键选择,仿佛都是别人替我做出的。因此,现在我是酒店的服务人员,从事以前想都不愿想的职业。”

这位女士不是“居家思考派”,但她仍然铸成了自己并不喜欢走的人生路,原因就在于她过于在乎旁人的负面评价,在众多的可选信息中无法坚持己见。

当然,这并非一个对号入座的调查,而是一组可供我们参考和调整的数据。虽然很多人一定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但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经历汲取教训,从此学到一个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影响了美国两任总统的拿破仑·希尔说的:“当你准备行动时,记住,没有人能决定你的方向,法官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