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服多疑思想,不理会负面信息(1 / 1)

洛杉矶当地一位性格多疑的妇女克里斯芬有一位爱她的老公和三个孩子,还有一份收入颇高的工作,在泛亚财务保险公司当一名会计。她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让人羡慕。但她的疑心与敏感渐渐地为这一切蒙上了阴影,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

她说:“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因为无意中说了一句错话就会自责很久,我会翻来覆去考虑这句话产生的后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别人会不会误解我,会不会不开心?我经常胡思乱想,既很顾及别人的感受,又怀疑对方是不是在背地里做对不起我的事情。他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和一句随便脱口而出的话就让我寝食难安、胡思乱想。”

在平时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克里斯芬是一个“背着石头走路”的人。她总觉得心里有个包袱放不下,潜意识中认为凡是积极的东西都是假象,背后一定有见不得光的秘密。这种心态影响了她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合作,有很多事情因此变得复杂了,她与同事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效率下降,上司对她很不满。

更糟糕的是,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开始经受考验。有一次,丈夫傍晚打电话告诉她自己要加班,晚上11点前不会回家。这种现象很正常,无数家庭妇女都会遇到丈夫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的情形。但克里斯芬的内心隐约产生一些不安,她从放下电话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想象许多不正常的场景:

老板没要求他加班,他主动留在了办公室,难道只是为了与加班的女同事多说几句话?

他没在公司,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对我没感情了,但怕我伤心又不想说出来,因此借口加班躲着我?啊,我想想,这是他本月第几次“加班”了?

这种疑心病一旦在内心种下,通常会像种子一样疯狂生长,让人欲罢不能,大脑乱成一团。此时的克里斯芬已无法理性判断,做晚饭的兴致也没了,她打电话给比萨店定了餐,和孩子一起简单吃了几口,任由他们在楼上玩耍,自己则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呆。当时间到11点时,她更加紧张,死死地盯着门口,只等丈夫敲门。这时她想:如果丈夫准时回家,说明我可能错了。很遗憾,这天晚上克里斯芬的丈夫一直到凌晨1点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中。

这次“事件”差点造成他们的婚姻破裂。克里斯芬想多了,她的脑子在这件简单的事情上多拐了十几个弯,一直走进了死胡同。原本打一个求证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她却任由自己的疑心和敏感控制大脑,放任那些想象出来的负面信息像藤绕树一样长满大脑。于是,在她的质问下,丈夫叫来了律师帮助办理离婚事宜。

幸运的是,邻居过来告诉她:“亲爱的,你冤枉他了。他是个好人。那天晚上我看见他被他们公司CEO开车送回来。如果不是在忙重要的工作,哪家公司的老板会亲自送下属回家呢?”克里斯芬这才恍然大悟。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它是影响我们思考与判断的主要消极因素。有时候,我们总想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任何事情或亲密的关系都存在这些让自己疑心的东西,使自己止步不前,停留在没有必要的思想斗争中。诸如,我们总觉得有人背着自己说些坏话,正在嘲笑或指责自己,于是对双方的沟通、合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我们在某些关键时刻也总是不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谁是我最可靠的心腹?”这是不少老板内心都有过的疑问。

多疑的心态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十分恶劣的后果:

首先,自我感觉欠佳→产生自卫意识→行动瞻前顾后。

简单地说,就是“心理过敏”,在人的大脑中生成了一根严阵以待的“防御型神经”(与“进取型神经”相对),产生极强的自卫意识。这时,你可能听不进去任何批评意见或别人的劝解,你会把所有的信息朝消极、负面的方向联想,并体现在行动中。一个人在这种状态下很难采取积极行动,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也总是在“不确信”的思考中挣扎。

其次,不切实际的期望→现实遇阻→产生疑虑和愤怒。

多疑和敏感也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抬高对事、对人的期待,总希望别人做得更完美。比如,你可能在开会时希望同事完全接受自己的意见,也可能在与客户合作中要求对方必须无条件地满足自己提的一切苛刻的要求。然而事实经常不尽人意。理想总是丰满,而现实却无法预测。于是,你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打压,感觉别人背叛了你,好像对方故意与你过不去。当你总觉得别人对你有看法时,思考的方向就产生了偏差,继而影响到最后的行动。这时即便有很好的想法,你也无法实现它。

多疑和敏感的根源

我们在克里斯芬这样的女强人身上也能看见思想的不确定性。多疑存在于任何一个人的大脑中,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更复杂了。当我们对他人有成见、偏见或者过于敏感时,你要想想自己为何会这样,把根源找出来,这样才有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自负是一种潜在的病毒: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现实的“思考”引发的是盲目的自负,在自负心理的驱动下,你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如果一个人的这一愿望落空,就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多疑心态,进而拒不合作。

·高度发达的自尊心:自尊心太强的人害怕被人背后议论,也恐惧自己偶然的失败。他们表现为对他人不能完全信任,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倾向于完全掌控来获得安全感。克里斯芬的多疑就是源于这一诱因。

·波动的情绪: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情绪越来越紧张,信息量越大,这种趋势就越明显。当你内心的波动较大时,便容易对较小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并且更重视那些负面的信息,被不安的情绪笼罩,影响自己积极行动的能力。

·自我保护心是不是太强了?过于自我保护的心态会让你对外界的刺激时刻充满警惕,一丁点儿小事都会刺激到你敏感的神经,因而常常不分对象地随意怀疑别人,给自己和别人增添麻烦。

由自己制造的问题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绊脚石”也许正是自己制造的,而不是别人跟你过不去。这些负面的因素是压在你心头的一块巨石,让你每天疑虑重重,优柔寡断。你会在关键时刻缺乏对自己正确评价,不是过于苛求就是过于贬低;你会冲动地认为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打压,从而产生愤慨心理。

我遇到过这样的下属:他平素一直是安静和内向的人,但在一次部门会议中突然爆发,激烈地指责公司的高层领导对他不公。他用了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当面批判在场的每一个人,翻出了许多陈年往事。所有人都惊呆了,人们没有料到这么一个老好人却在心中藏着一个“账本”。

然而,事实上是他自己“想多了”。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人为地给自己制造障碍,对同事的态度过于敏感。他用疑心代替了信任,用消极怠工代替了积极协作。于是,这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合作,也不会有人真正帮助他。即便之前人们有过友善的想法,也会因为他的消极抗拒而慢慢地消失。

克服多疑的思考模式是一项长期的斗争,你一定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因为你是在跟自己内心深处坚不可摧的潜意识进行一场殊死搏斗——改变潜意识总是困难的——你要想用全部的精力把自己构筑起来的“戒备之墙”拆掉,驱散里面所有的不良信息,优化思考,就必须给予它真实的证据。

我们的潜意识拒绝虚假证据,所以永远不要妄想欺骗它。你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价值,理解周边的环境,然后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采取积极举措的事实。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消除多疑的思想,让那些负面信息不再对自己的思考构成威胁,为接下来提高自己的行动效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