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是时候给出一些明确的步骤了!针对人们在行动效能方面的诸多现实问题,本章将重点探讨简化思考对于提升行动力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节约出来,投放到与行动有关的思考上。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相信理解和彻底地贯彻这些内容至少需要14天,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思考简化”课程——用“减法思维”改造原有的思考模式,实现高效决策和行动。
把所有的“念头”全部写出来,一直写下去
现在,请先放下书,不需要刻意地思考,立刻说出所有跳入或一直盘桓在你脑海中的想法、计划、困惑,边说边写,一直写下去,想到多少就写多少,直到实在没有东西可写。这时你再盯着它们看,是不是会对纸上的这些东西感到陌生呢?这是一个关于直觉的有趣试验。在罗列出的所有词语中,大概会有50%的内容让你产生了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精神体验。当它们只存在于脑海中时,你会感到苦恼或劳累,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想法是无聊或没有意义的,只有明确地写出来时,你才会想到问自己一个问题:
“这些念头对我意义何在?”
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当如同乱麻的想法在大脑中堵塞通道时,感觉它们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想法或计划逐一形成文字时,会对这些尚不成熟的想法或计划产生新的疑问,重新进行思考。
用一份清单串联你的想法
我特别喜欢在深夜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为自己减压,这是贯彻思考简化课程的第一步,也是简洁有效的一步。我打开台灯,铺开一张纸,在灯下缓缓地写下这一天来对生活、工作和其他事情的看法与目标:
·有位客户的电话三天来始终打不通,我计划尝试其他方式;
·办公室的空调早晨就坏了,到傍晚也没有安排人维修;
·女儿第6次要求带她去迪士尼乐园;
·今天再次错过支付妻子的消费账单;
·身体不舒服,但记不清是第几次忘记去门诊部检查;
·在公司发火,事后又懊恼,因为觉得发火不能解决问题;
……
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半小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随着纸张上的内容越来越丰盈,我感觉大脑越来越放松,就好像一盆水慢慢地被倒光,腾出了大量的空间。在灯光下,思考也因为想法都变成了文字而变得清晰。我能从这些文字中看见问题,也能想到新的思路。
所有的想法都摆在桌面上,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生活的、工作的,朋友的、家庭的。一个个词汇排好队在我面前罗列开来,就像在墙上展开的一张便笺纸,一目了然,我可以轻松地查看,整理出自己最近的思想。
这是一份思想清单,也是一个写满各种情绪的统计表格。上面记下了思考的难点——消费精力最多的事情;也写下了价值最高的目标——每天排到第一位的要紧工作。用清单把它们串联起来,我们就能从上面看到一个明晰的方向,知道下一步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开始整理
在这张详细的“思想清单”上,我们列出了大脑正在进行的全部工作。其中,哪些思考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呢?人们有时会在这个环节不知所措。比如,一份已执行两年的计划如何确定它其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用思考”呢?放弃这样的计划一定意味着我们过去很多的投入都付诸东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痛苦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判定是不是弃之可惜呢?
我们需要一些明确的原则来对想法进行整理,先把它们归纳分类,再依据不同类别的整理原则做出最终的决定。
积极的→留下
在我的“思想清单”上,所有积极的想法和事项都会被画上重重的标记,这是有待完成的事情。例如,新客户的联系信息与合作需求;周末去郊外散心的计划;为妻子购买生日礼物的打算(尽管还有3个月)。这些属于积极思考,应该标记出来,备注上计划完成的时间。
当下的→重视
女儿“到迪士尼乐园游玩的计划”、应该尽快联系上的客户和该维修办公室的空调,这些属于同一类:当下需要完成的事项。清单上的这一部分是思考的重点,我们可以用“当下”的标准把它们划分出来,单独做成一项计划,然后重视起来,尽快行动并予以解决。
消极的→切除
对消极的思考要运用“断舍离”原则,从大脑中隔离并切除掉。比如,你会在公司发完火后几天内仍念念不忘吗?你会纠结于一次工作的失误而反复地重新思考、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吗?你会因为一次吵架就刻意遗忘了给妻子送生日礼物吗?这些都是消极的思考,找出来,把它们画掉。
无关的→屏蔽
你亦能发现很多思考是无关的、多余的、没有必要的,比如国家大事、世界经济形势乃至欧洲难民危机,抑或全球股票市场的走势(因为你或许并不是一个热衷炒股的人)。当然,还有邻里琐事、同事的八卦新闻、领导的隐私等。永远不要把精力用到这些地方,多数情况下,它们与你没有关系。你要想做好当下的事——提高自己对于“重要事务”的思考效率和行动力,就必须屏蔽掉这些与你无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