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孤独的异乡生活(1 / 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再次遭遇滑铁卢的张爱玲并没有太多的伤感。

张爱玲深刻地了解到了这座城市与上海的不同,他们更注重物质上的交流,对于那些精神上的文化,丝毫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张爱玲这样的文学作家简直不能立足。香港的街道很宽敞,却容不下一个张爱玲。与其在这里困顿,还不如再去寻找出路……张爱玲决定再次踏上征程,虽然不知道前方在哪里,但如果一直在踏步原地,那永远没有前方了。

这时,美国传来了一个消息,他们颁布了一个难民法令,允许少数优秀的外国人被推荐入境,而且对这些人开放绿卡的资格。这个好消息让张爱玲兴奋不已,她知道这是她目前最大的机会了。机会总是偏向有准备的人,张爱玲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美新处负责人理查·麦卡锡的推荐下,张爱玲顺利地进入了美国。

秋风瑟瑟,搅动着整个太平洋的海水,又到了分离的时刻。张爱玲决定搭乘美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只身前往美国,没有亲人,没有爱人,只有宋淇夫妇来为她送行。她在轮船停留日本的时候,专门写信给了宋淇夫妇:“别后我一路哭回房中,和上次离开上海的快乐恰巧相反,现在写到这里也还是眼泪汪汪……有许多小事,一搁下来就觉得不值一说了,趁有空的时候便写下来。”这封书信有六页之长,每一页都是数不尽的相思和怀念。

张爱玲看了看全身上下携带的东西,最贵重的恐怕就是在离开上海前,姑姑交给她保留的家族相册了,除了必备的衣服外,再无其他。她就这样干干净净地离开了那个生活了三十五年的熟悉的热土。

三十五岁的张爱玲,与父亲断绝了关系,母亲也出国,留下了一个姑姑和弟弟,历经两段失败的感情,散尽了前半生所有的积蓄,只留下了无数的文字在民众心里,就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无情地抛弃,想到这,张爱玲有些黯然伤神,原来所有在乎的一切都没能留住。

在海上漂了不知道多少天,张爱玲终于到达了美国的大都市——纽约,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在里面不断地碰撞、摩擦。看着眼前的一切,张爱玲重重地吸了一口气,也走进了这个染缸中。

初次来到国外的张爱玲并没有过多的惊喜,也许走过的路,途经的风景太多会给我们带来麻木的感觉,在上海千里之外的美国,对张爱玲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时间磨平了张爱玲很多的棱角,比起那时锋芒毕露的她,张爱玲更愿意只是待在屋子的一隅,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静静地抚慰下自己这么多年来沧桑的灵魂。

张爱玲的好朋友炎樱此时也在美国,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感情生活也十分顺利。张爱玲还和胡兰成在一起的时候,和炎樱三个人经常一起外出,现在张爱玲懂了炎樱当时的感受了。因为人生地不熟,没有办法,张爱玲只能接受炎樱的安排,住进她家里。

好久不见的两个人,在一起难免有些生疏,好在年轻岁月里一起走过了那么多的日子,回忆仿佛一下子飞了回来,隔阂渐渐的没有了,剩下的依然是默契和惺惺相惜。张爱玲安顿好后,决定去拜访同样在美国生活的胡适。

胡适,原名嗣穈,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对于胡适的才华,张爱玲一直十分仰仗,而且在她出国之前,就承蒙了胡适先生的指导,也想当面表示一下感谢。

这次见面是张爱玲第一次见到胡适,报上了名字后,胡适立刻请了他们二人进屋,对于张爱玲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他也是十分钦佩的。张爱玲一直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不过还好她叫来了炎樱,炎樱还是和原来上学时一样开朗,她不停地在胡适先生和张爱玲中间打着圆场,不至于让好友太过尴尬,很快,有文学这个共同的话题,两个人之间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胡适在中国的影响妇孺皆知,张爱玲想起了父亲床头经常放的胡适先生的书,不禁有些恍惚,这样一位说句话可以撼动整个文学界的人,居然坐在自己的面前,和自己讨论着文学上的事情,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荣耀啊。张爱玲有些沾沾自喜,倒是一旁的炎樱,因为不太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待了一会儿便和家里的女眷们去聊天了。

在美国的日子,张爱玲又多次地去拜访了胡适先生,只不过她没有再带上炎樱,只因为炎樱说了一句话:“喂,你的那个胡博士不大有人知道,没有林语堂出名”,这句话一下子伤害了张爱玲,她心目中的偶像怎么能这样受到诋毁呢,不过终究是因为炎樱是个外国人罢了。

独在海外的生活,让有着同一国籍,同一爱好的两个人更加的紧密了。张爱玲经常会和胡适谈起国内发生的变化和民众对胡适的看重,胡适也对张爱玲进行文字上的指导。两人从古典哲学谈到翻译工作,从白天说到黑夜,一老一少,都十分开心。

除了文学上的探讨,在生活上,胡适也对张爱玲多了一份照顾,担心她想家,胡适经常让妻子邀请她来家中常坐;生病不舒服了,胡适经常偕妻子前去探望。孤独的异乡生活因为胡适的关心,也变得温暖起来。

不过张爱玲的性格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包括最好的朋友炎樱,到美国不久后,张爱玲就从炎樱的家里搬了出来,找了另外一间职业女子学校的宿舍住了进去,虽然那里的环境不好,但张爱玲觉得心里踏实。

张爱玲与胡适的感情一直维持到胡适先生去世。听闻胡适先生去世的消息,张爱玲不禁怅然若失:“那种仓皇与恐怖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