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一样的声音(1 / 1)

“喜欢”是一种莫名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片落英缤纷,随风而落的桃花,也可能是一束光彩夺人,芳香扑鼻的花朵,还可能是一个拥抱,是匆匆人群中的一个拥抱。它是一种神奇的魔力,让素昧平生的你们,视线紧紧痴缠在一起,让陌生人不再陌生。“不喜欢”也一样,它的存在没有任何的道理。

张爱玲成了上海滩家喻户晓的名人。那时候脱颖而出的文人很多,可是都没有像张爱玲这样深入人心。可能是她内心的那份凄凉,欲语还休的双眸始终牵动着别人,也可能是那份由内而外的苍凉,化成笔端的墨香,香气萦绕着每个人。就连她自己都说“苍凉是更深长的回味,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她用最朴实自在的姿态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讨好,更没有曲意逢迎,她还是她,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她的故事里有着无数人生活的影子。与其说我们在看她的文章,不如说在尝试了解那个那个时代的缩影。不过对于张爱玲的作品,除了很多学者认为的文章过于压抑,透露着人性的贪婪外,还有一个更加尖锐的批评的声音,让张爱玲都不得不正视。

对于“走红”的结果,张爱玲是满意的。她自己也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可是当她还在享受着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耀时,一个尖锐的批评声让张爱玲不得不面对。

这个批评的声音就来自傅雷。傅雷,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傅雷为人坦**,禀性刚毅。他对中国文坛保持着高度的觉醒和关注,名声大噪的张爱玲也因此走进了他的视线里。傅雷先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仔细地将张爱玲所有的作品阅读了一遍,几乎对每篇文章都做了批评的标注。

在《传奇》这本书被大家追捧的时候,傅雷在《万象》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张爱玲的小说》的文章瞬间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篇长达数万字的长篇评论也在这个女作家的心中掀起了惊涛巨浪。

它和一般的批评文章不同,语言诚实又犀利。傅雷在文学界十分有威望,他的文章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名人追捧。在张爱玲众多的文章中,傅雷对《金锁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称这篇文章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但瑜不掩瑕,傅雷对大部分的其他的作品都给予了批评,尤其是《连环套》。傅雷先生认为张爱玲的《连环套》缺少宏大的主题,有卖弄技巧之嫌,而且题材狭窄,不能够与《金锁记》相提并论:

全都为男女问题这噩梦所苦。那噩梦中尽是**雨连绵的秋天,潮腻、灰暗、肮脏,弥漫腐烂、窒息的气味,如病人临终的房间。烦恼、焦急,死命挣扎,全无结果,无边的噩梦来袭,无从逃避。青春,幻想,希望都无身之地。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期的电车车厢,这些她小说中的场景,构成了一个社会。在这一切之上。还有一只不可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地压下来,压痛每个人的心房。傅雷认为文章“几乎占到篇幅二分之一”的调情很不满:“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

文章的最后,也是最敲醒张爱玲的是一句“奇迹在中国不算稀奇,可是都没有好下场”。张爱玲是一位既有才情,情商又高的女子,她深切地知道自己文章的优势和缺陷,不过是碍于作家的这个身份,只能源源不断地诞生新的作品。

生活在给予每个人无数甜蜜瞬间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家无数的无可奈何,我们只有在坎坷不断的前行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

每个人都喜欢赞美的语言,张爱玲也不例外,正在享受荣耀的同时,突如其来的批评,让这个骄傲的少女也不禁心有不甘。但是张爱玲也知道,傅雷的评论不仅仅是一个警钟,同时也是一个长者对一个年轻人的谆谆教导,它是爱的另外一种。

不久后,张爱玲在胡兰成创办的《苦竹》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她在文章中用了很大一个篇幅来写《连环套》的背景、思想,对于傅雷先生的评论,她只在文章最后以退为进、似有若无地说了一句,“有时候未免刻意做作,所以有些过分了。我想将来是可以改掉一点的。”

柯灵认为张爱玲应该受宠若惊,而不是著文反击,张爱玲说的有无道理还在其次,他首先看到的,是她“远兜近转,借题发挥,实质是不很礼貌地回答说‘不’”!认为她不过是年轻气盛,听不得不同意见罢了。

虽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这个年轻人心里还是觉得,这样的批评太让自己下不来台了,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坦诚又接受它,对张爱玲来说还是一件有些困难的事情。不久后,张爱玲决定不再续写《连环套》了,她自己的解释是“时间太逼促了,一期一期地赶”,可这些不过是少女的一个借口,她给自己不完美的作品,找了一个借口,这件事情也最终告了一段落。

后来张爱玲在知道《连环套》被收入台北皇冠出版社《张看》一书时,忍不住在自序中进行了调侃说:“小说三十年不见,也都不记得了,只知道坏……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

那时的张爱玲也不得不承认,傅雷先生批评的言论是如此鞭辟入里。她也对《连环套》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