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头脑中永远萦绕着家的概念。然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不得不将“家”暂时放置一旁……上古时候,洪水泛滥,百姓民不聊生。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遏制,使百姓安居乐业,舜帝便派大禹前去治理水患,这一去就是13年,13年间,大禹3次路过家门,3次不曾入门。
当时,大禹刚刚与涂山氏结婚,刚到嵩山老家4天,便接到了舜帝的诏命,任他为大司空,负责天下水患事宜。大禹心中虽有不舍,但为了天下苍生,便忍痛抛下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和年轻貌美的妻子,赶赴治水第一线。
在治理水患期间,大禹走遍了九州大地,而豫州是九州的中心,大禹无论奔赴哪一条治水干线,都要经过自己的老家——豫州中岳嵩山,他曾3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3次都未能入内与亲人一叙。
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是他在治理淮河之前。当时,大禹凿开了雍州的龙门口,使西北一带的洪水流入黄河,为这一带稍稍带来了几许安宁。接着,他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东南去治理淮河。途径嵩山,恰巧从家门口路过。这时,他听到了妻子因分娩而在痛苦地呻吟,片刻又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大禹百感交集,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当父亲了!同时,他又感到心酸与愧疚,结婚这么久,自己一点也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职责。这时,助手劝他进屋看看,大禹也有此心思,但转念一想,东南一带不知还有多少老百姓饱受水患折磨呢!于是,他强忍着热泪,扬鞭策马向东南飞驰而去。
一年以后,大禹将淮河疏通,又闻三门峡水患害民,于是急忙赶赴西北方向。这次经过家门,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便看见翠烟袅袅,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他真想走进屋内,抱着儿子亲一口。可这一刹那间,他又想起了三门峡那些父母被洪水夺取生命的孤儿们,耳畔不禁激**起他们凄厉的哭声。于是大禹别过头,又策马奔向西北一带。
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是在治理好三门峡水患之后。当时,他在三门岛上劈开三门,在黄河中心凿下了中流砥柱,降服了黄河水怪,使洪水沿着黄河流入大海。大禹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又传来南方荆水暴涨的消息。他又骑马跃上嵩山,观看远方的水情。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时,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手拄拐杖立于门前,那样子似在张望,似在等待着自己归来。看到自己的儿子——小夏启正在地上玩耍。他似乎听见儿子在吵着找爸爸,又依稀听见母亲在说:“水患治好以后,你爹爹就回来了。”大禹的心中一阵抽搐,两行热泪禁不住滚滚而下,落于马鬃之上。但是,为了让荆州地区的老百姓早日脱离洪魔侵扰,早日享受天伦之乐,大禹只好将双眼紧闭,弯腰伏在马背上,跃过了自家的大门。
百姓闻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深受感动,纷纷加入治水大军。在大禹的带领下,他们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数百条河川。历经13年的努力,他们完成了治水大业,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百姓由此重建家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直到此时,大禹才回到嵩山老家,与家人共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