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心人”(1 / 1)

这是对孙子“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个引申。其实,每一个“爱卒如子”的人都必然是个有心人。这样的领导善于以情攻心,他们非常注意细节,从点滴做起,通过一些小事温暖员工的心,让下属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管理者真诚的关怀和无限的温暖。小事足可以折射出一个管理者品质的整体风貌和管理艺术,大家会通过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衡量你、评判你。

在处理一些小事上,你做得效果不佳,或不完美,也会被下属们轻视、讥笑。他们会认为像你这样连一点儿小事都不想做,或者连一点儿小事都做不成的管理者,又如何做得了大事情呢?你的信誉会受到威胁。

要从小事关心员工,管理者首先得做一个有心之人,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善于发掘小事里边的不平凡之处。有一些小事,你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努力去做到。

如果管理者能在许多看似平凡的时刻,勤于在细小的事情上与下属沟通感情,经常用“毛毛细雨”去灌溉员工的心灵,下属会像禾苗一样生机勃勃、水水灵灵、茁壮成长,最终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

【案情陈列】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对待员工非常“有心”的人。他曾说:“当我看见员工们同心协力地朝着目标奋进,不禁感动万分。”松下提出并倡导社长“替员工端上一杯茶”的做法。他认为,社长应对员工保持温和谦虚的心态,看见员工负责尽职地工作,自然会满怀感激地说:“真是太辛苦你了,请坐下来喝杯茶吧。”松下这么说,并非要求社长一定亲自为员工倒茶,他强调的是上级诚恳地把心意对下属表达出来,这可以激励下属,使他们去掉倦怠,精神振奋地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松下还说过:“公司人数众多,社长无法亲自向每个人表示谢意,但只要心存感激,就算不说,行动也自然会流露出来,传达到员工心里。”这里所体现的正是尊重员工的精神。

【妙语新悟】

小事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基石,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管理者要善于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干劲,企业管理者光会说一些漂亮话是不够的。配合实际行动,不失时机地显示你的关心和体贴,无疑是对下属的最高赞赏。这种方法可以在下列场合中收到最好的效果。

1.记住下属的生日,在他生日时表示祝贺。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生日,一般人都是与家人或知心朋友一起庆祝生日。有心的管理者会提前了解到这些信息,向员工送去祝贺或使自己成为庆祝的一员。上司能记住自己生日甚至亲自为自己庆贺,这会给下属留下极其难忘的印象。或许下属当时体味不出来,而一旦换了领导有了差异,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你。

给下属庆祝生日也花不了多少钱,可以发点奖金、买个蛋糕、请吃顿饭,甚至送一束花,效果都很好。乘机献上几句赞扬和助兴的话,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下属住院时,管理者最好亲自探望。有位管理者非常聪明。他的一位非常普通的下属生病住院了,他亲自去病房探望,跟他说:“平常你在的时候没有发觉你的重要性,现在你不在岗位上,我们的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你看我们不能没有你啊,所以你安心把病养好,赶快回到我们中间来。”这个下属听了自然感动不已,出院后工作十分卖力,为这位管理者创造了极好的业绩。

有的管理者就不重视探望下属,其实下属此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住在医院里,却惦记着领导是否会来看看自己。如果领导不来,对他来讲简直是不亚于一次打击,不免会嘀咕:“平时我干了好事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死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杀驴。没良心的家伙!”

3.关心下属的家庭和生活。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宽松富裕无疑是每个人干好工作的保障。如果员工家里出了事,或者生活负担非常重,管理者却完全不了解或视而不见,那么对下属再好的称赞也可能显得假惺惺的。

有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文化公司,其管理者和职员大部分都是单身汉或家在外地的独居者。就是他们凭满腔热情和辛勤努力,公司才能发展得红红火火。该公司老板对大家的辛苦和付出很高兴也很满意。但他没有限于滔滔不绝、唾沫星飞的口头表扬,而是注意到职工们没有条件在家做饭,吃饭很不方便的困难,就自办了一个小食堂,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当职工们吃着公司小食堂美味的饭菜时,能不意识到这是管理者为他们着想吗,能不感激管理者的爱护和关心吗?

4.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表达对下属的关心。调换下属是常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管理者总认为不就是来个新手或走个老部下吗,来去自由,愿来就来,愿走就走。这种思想很不可取。

善于体贴和关心下属的管理者与口头上的“巨人”做法也截然不同。当下属来报到上班的第一天,口头上的“巨人”也会过来招呼一下:“小陈,你是北大的高才生,来我们这里亏待不了你,好好把办公用具收拾一下准备上马!”而聪明的管理者则会悄悄地把新下属的办公桌椅和其他用具收拾好,而后才说:“小陈,大家都很欢迎你来和我们同甘共苦,办公用品都给你准备齐全了,你看看还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

同样的欢迎,一个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另一个却没有任何恭维之词,但管理者的欣赏早已落实在无声的行动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下属调走也是一样,彼此相处已久,疙疙瘩瘩的事肯定不少,此时用语言表达管理者的挽留之情很不到位,也不恰当。而没走的下属又都在眼睁睁地看着要走的下属,心里不免想着或许自己也有这么一天,管理者是怎样评价他呢?此时管理者如果高明,不妨做一两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以表达惜别之情。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失时机地在一些小事上显示你的关心和体贴,无疑是对下属的最高赞赏,也是调动其积极性、激发职员热情和干劲的绝佳手段。

随时关心员工的愿望,洞悉员工的不满,以员工利益代表人的身份将他们的愿望和不满正确反映给管理者,为实现员工的合理利益而努力。

得到关心和爱护,是人的精神需要。它可沟通人们的心灵,增进人们的感情,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挖掘人们的潜力。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对全体员工应关怀备至,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温馨的环境。员工生活在团结友爱的集体里,相互关心、理解、尊重,会产生兴奋、愉快的感情,有利于开展工作。相反,如果员工生活在冷漠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情绪会低沉,积极性会受挫。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仁”,主张的“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地对待臣民,道理即在其中。著名军事家孙武则要求将帅一定要爱护士兵。他在《地形篇》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如果将帅们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对待士卒,就能取得士卒的信任,使之甘愿追随自己赴汤蹈火,这样的军队就无往而不胜。管理者若有如此做法,也将得到员工的信任,使之提高工作效率,以期达到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