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令之以文齐以武”的一个活用,便是“红白相辅,依势变脸”。作为管理者,有时候对故旧施威可能会碍于情面,苦无良策,这时就需要与人配合,各扮角色。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一个砸场,一个收场,管人效果自然不同。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人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在管人方面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则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学会红脸白脸集一脸。
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一个管理者一直唱红脸,毫无个性和脾气可言,就会被下属视为“软蛋领导”,不会受到尊重,更别提驾驭下属;相反,倘若管理者总是板着一张脸,下属就会认为你不近人情,纷纷远离你,这样一来,管理者无疑被孤立了,根本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所以,管理者心中必须有个度,该红的时候就红,该白的时候就白。
高明的管理者为避此弊,莫不运用红脸白脸相间之策。他们就像高明的演员一样,会根据角色的需要适时地变换脸谱。
【案情陈列】
清朝乾隆皇帝就深谙“红白相间,依势变脸”的道理。他对知识分子大多采用怀柔政策。他对知识分子总是恩爱有加,规定见了大学士,皇族的老老少少们都要行半跪礼,称之为“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士还兼着“师傅”,就称之为“老师”,自称“门生”或“晚生”,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他甚至亲笔谕旨:“儒林是史传所必须写入的,只要是经明学粹的学者,就不必拘泥于他的品级。像顾栋高这一类人,切不可使他们湮没无闻啊!”遵皇帝旨意,史馆里特设《儒林传》名目,用以专门记述、收录编写重要知识分子的学术生平。平时,在上送的奏章中,乾隆若看到鄙视“书生”“书气”一类的议论,定会要予以批驳。他说:“修己治人之道,备载于书,因此,‘书气’二字,尤可宝贵。没有书气,就成了市井俗气。”并且还说,“我自己就天天读书论道,因此,也不过书生!”乾隆对书生的宠爱竟达到如此境地,似乎前无古人。
当然,说到底乾隆为的是维护政权的统治,自然要求臣下们严格遵守皇权至上、族权至上的元祖,他终究是要保持“大清”永不“变色”。谁要是在这方面稍有越轨,他的红脸马上转换成白脸,满脸堆笑转换成杀气腾腾。管你是有意无意,有错没错,都立即被逮捕入狱,轻者“重谴”或“革职”,甚至“立斩”或“立绞”,甚至处死后要“弃市”“寸磔”,已死的也得开棺戮尸,连朋友、族人也统统跟着倒霉。
乾隆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竟有70余次,远远地超过他的先辈们,这也是空前绝后的。乾隆这一手也够厉害的了,只搞得文人学士人人自危,处处小心,几篇游戏讴章,几句赏花吟月之词,一不小心,也往往弄出个莫须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这样无情的白脸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妙语新悟】
其实,红脸与白脸说到底就是管理方法和态度的调和运用。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制定好原则,把握好分寸,该唱白脸时唱白脸,该唱红脸时唱红脸。那么,究竟如何扮演好这两种角色,可以用以下两条为判断依据:
1.下属犯的是否原则性错误。如果是,管理者必须唱白脸,依法办事,铁面无私,该罚就罚。倘若此时因怕得罪人而不敢秉公办理,那么后面的工作局面将难以打开,领导也称不上是合格的领导者。
2.下属犯的是否非原则性错误。比如,新员工刚接触某项新工作,因为不懂造成的简单失误,领导者就没有必要严加追究。这时,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去安慰你的下属,平服他的情绪,然后再给予他正确的指导。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绝对有必要学会红脸白脸集一脸,有些时候,管理者需要摆出一张微笑的面孔,点头向大家说“可以,很好”,不时地感谢一下员工。也可以说几句“辛苦了,谢谢,谢谢”,以使大家工作起来更有劲头,更加高兴。
有些时候,即便我们必须去批评,也不要忘记在唱过白脸之后再唱一下红脸,就是常说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批评与鼓励一样都不能少,但最好是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
“恩威并用”的配合使用会使管理更显得紧凑,既不伤故旧和气,而又达到统御目的,尤其对那些有功之人更适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