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明白装糊涂(1 / 1)

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以说是机变的一大境界,是将孙子“变经”引申到现代管理中的妙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较不得真的,在这些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效果会更好些。管理工作中也会碰到这样的“糊涂事”,对此,不妨把心态放平和,“糊涂”地看待和处理它。

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的至理名言,使古今中外多少掌权者渡过了难关,使他们进可攻退可守,处理事情游刃有余。仅仅几字便让他们拍手叫绝,堪称制胜法宝,既掌权,又用权,为此又怎能不“糊涂”?

一些管理者认为,如果事必躬亲,所有功劳将会归于自己。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每一个决定都是有风险的,成功了是功劳,失败了是罪责,只想成功而不想失败,未免过于天真。

将自己推上第一线,固然可以成功时独领**,可是失败时也要成为众矢之的。撇开个人得失不讲,这样对企业毫无好处。如果将权力下放给部下,自己退到第二线,对自己未必没有利。

如果部下成功了,这功劳自然少不了自己一份。姑且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是用人得当。如果部下失败了,自己还可以挽回局面,可以干预、调整甚至撤换人员,若能转败为胜,仍不失英明。

正所谓“欲乐,莫过于善”,管理者平时若能宽容一些、豁达一些、糊涂一些,必然能够得到身边人的肯定。其实,管人管事没有必要太过苛严,请记住那句话——“水若过清则鱼不留”。

【案情陈列】

宋太宗在位时,有次收到奏折,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运官货到地方贩卖,从中牟利,影响到那些商人的正常生意,百姓颇有微词。看过奏折后,太宗跟大臣们说:“要将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像里面有一窝老鼠,你在外面拿东西堵塞鼠洞,都无济于事。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需将有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官运物资的畅行无阻呀!”

站在一旁的宰相吕蒙正也表示赞同,他说:“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但如过分追究,恐有乱生。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前,汉朝的曹参对司法与市场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认为在处理善恶的执法量刑上应该有弹性,要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这正如圣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我们与人交往时,对于对方的要求不可过分,不强求于人,而应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

【妙语新悟】

“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我们在管理下属时,切莫强求于人,而应能容人时且容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当一个“糊涂”管理者有3点要注意:

1.所谓“糊涂”是“假装糊涂”,其实心中对一切情况明察秋毫。“假装糊涂”并不是说不讲原则,随波逐流,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过于计较;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则应该明察秋毫、认真一些。

2.“装糊涂”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应变,掌握调整决策的主动权。若要推卸责任,撒手不管岂不更好?另外,领导也绝不能在一切事情上都“糊涂”,应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或事关企业发展存亡的重大事情就绝不能装糊涂。

3.可以将事情放手交给下属处理,不加干涉。在用人方面绝不能糊涂,选人要慎重,所谓“大智”全在于此。一个管理者若事事均要由自己出面收拾残局,那么说明他用人失误,也和真糊涂无异了。他要和下属建立一种默契,让下属明白,他们承担责任对企业有利。他自己心里也要明白,有时下属承担责任是为自己作出牺牲,如果他们错了,批评归批评,但绝不要因此影响大局。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会糊涂,更要懂得怎样去运用糊涂艺术,才能成为一位不糊涂的“糊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