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管理者而言,都是真理!惟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现代公司中流行“识人才能用人”的口号。
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管理者必须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的人才。人才犹如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
归纳识人之难原因,首先是客观障碍:
1.人不能以科学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之表里未必如一,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诸内者,未必形诸外,愿乎外者,未必存乎内。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2.人之学行,因时而易;互有长短,隐显不一;其变化因时因地均各有不同,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亦有所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
其次是主观障碍:
1.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此即心理学上之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一两种品质具有良好印象时,对所有品质都评价高,反之亦然。因此,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司马光也讲:“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故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人可去邪勿疑,任贤勿贰。有时管理者本身缺乏鉴评他人之能力,或私心自用,忌真才、喜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亦因而埋没人才。
2.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易被埋没。我们若一旦误奸为忠,误恶为善,误愚为智,则必误人误己,败事有余。反之亦两失其平。故欲求知人善任,必先去除上述障蔽,方能奏其功效。
个性各异,每个下属的个性都有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所受的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具体来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管理者,要知道下层的个性,必须客观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本质及其环境,作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为事。
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管理者,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公司。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中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使用。这方面有许多正面见解,现不妨从另一个方面举8条。
1.有德者不看重金钱,不能用物利去引诱他,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2.勇敢者蔑视困难,不能用艰险去强迫他,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3.睿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不能假装诚信去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4.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5.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6.贪图钱财者容易引诱,不可管理钱财。
7.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8.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