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1 / 1)

提起痖弦,我们其实结缘甚早,在朱桥编辑《幼狮》杂志时,他就曾引介痖弦跟我认识。他们两人年龄相仿,彼此也是惺惺相惜的好友,在朱桥不幸离世后,痖弦接下编辑《幼狮》杂志的责任。据说,他是以“照顾遗孤”的心情接棒,足以见得他和朱桥两人感情之深厚了。

痖弦,本名王庆麟,一九三二年生,河南南阳人。他数次应邀担任佛光山举办的各类文学奖评审,也经常带艺文界朋友来山参访,邀约大家为文写作。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总是围绕在文学作品,或者作家满室的文风下会面,形容我们是“以文会友”也不为过。

痖弦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由公益信托教育基金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公布获奖名单,将具重要意义的贡献奖颁给了痖弦,他一生对新诗创作、对文字编辑的卓越热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在他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期间,多元开放的立场,使得联合副刊成为重要的文学发声地。

由于他长年定居在温哥华,我派弟子觉初特别去探望并恭贺他,痖弦回忆起我和他相处的往事,还称赞我早年在《中央日报》副刊所发表的新诗非常精彩,这也承蒙他不弃。他同时客气表示,文学贡献奖这份荣誉是属于与他一起打拼的伙伴,以及共同完成广大梦想的读者一同获得。

之后,我辗转与他通电话,虽已都是耄耋老人,他的音声宏亮,仍感到他的精神抖擞犹如当年,往事历历在目,不免诸多想念。我邀请他为佛陀纪念馆写首诗,他谦称对佛教不了解,不敢下笔。我表示,只要有信仰,都是一家人,不同的信仰,相互也是朋友,并没有太大的隔阂分别。

短短数语,瞬间拉近彼此的时空距离,一句互道珍重,也只有身为老友的我们能够心领神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