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文化出版事业当中,和我因缘关系比较深的,应该算是朱蒋元、朱其昌居士父子了。
朱蒋元是江苏南京人,一九二三年出生。最初,他想要出版《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特地前来拜托我给予支持。我向来对于佛教公益事业最感兴趣,尤其想到过去出版《中华文化历史系统图》时,实在说,那虽然是我的发想,却是他辛苦工作的成果,而他硬是要用我的名义出版,我也不得不顺从。
《法轮》杂志社发行人朱其昌居士(左二怀抱孩子者)阖家前来拜访(二〇〇八年三月三十日)
主编《中华文化历史系统图》,在年代中编入佛教大事纪,赠送马来西亚首席部长林苍祐医生(一九八七年七月八日)
据闻后来那一张《中华文化历史系统图》,在各级学校里作为老师教学之用,对教育方面深有贡献。想到他过去的付出,现在商之于我,要求出版《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我当然极愿意给予帮助了。
此外,他还要我为这一本书订定书名,并且给予题签,我也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他。只是后来有少部分的寺庙,听说是我题的书名,都不愿意承购这本书。朱蒋元居士则来安慰我说:“即使所有的寺院都不愿意购买,我也是要你在这本书上题签。”
我感动于朱居士的这种义气,也就更加欣赏他了。所以,当初他的许多文化事业,我都尽力给予赞助。例如他是华宇出版社的发行人,因此,凡是华宇出版社出版,与佛教有关的书籍,我都尽力帮他经销、推介。
后来他和我说,想要编一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以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希望由我担任编辑,我则委婉地表示,实在没有时间,建议他找张曼涛先生协助。没想到,张曼涛先生一开口,就要他以三十万元作为编辑目录的费用。我记得,那时候的三十万块钱,足以买一栋国民住宅,但是为了这套书出版的意义深远,我也就对他说:“我来帮你负担这部分的费用好了。”后来,张曼涛先生还算有良心,在那套书的编辑后记里提到了这件事情,总算让当时的那笔三十万元新台币,不是白白地花费掉了。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共有一百册,由于当时朱蒋元居士出版这套书的时候,印刷费很高,为了让他获利,一部一万块钱的书,我就向他请购了两百部。不过我也知道,这种有意义的书,若能在佛光山全世界的别分院或图书馆,一家放一部,也是不为多的。
至于他后来究竟印了多少部,我并不知道,但是当这套书在大陆、台湾的销路渐渐困难时,他曾前来找我,要我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购买。那时,我也都是八十部、一百部地买下来。甚至有一次他对我说,书还有八十余部,没有地方存放,希望我能全部购买,以便就此结束发行。我也二话不说,一次就通通都把它们购买下来。
朱蒋元居士后来年纪渐渐老去,由儿子朱其昌继任文化事业。朱其昌先生经常在海峡两岸推动佛教文化,我也时常购买他印行的书籍,一次也都是几十部、几百部地买。
后来朱蒋元、朱其昌父子在台北建立法轮讲堂,出版《法轮》杂志,我同样尽量给予赞助。尤其朱其昌居士有时一些书籍推销不出去了,也都会拜托我包办下来。我之所以要赞助佛教文化事业,对这些文化人聊表心意,只是为了免得发展佛教文化的人过于辛苦罢了。
说到这里,也让我想起一九六〇年代的时候,台南有一位制作僧鞋的叶居士,他一双鞋卖价是二十五元,我对他说:“一双三十元我才要买。”他一听,非常讶异,告诉我说:“人家都与我讨价还价,只肯用二十元买鞋,为什么你要多加五块钱给我呢?”我说:“我并不是在帮你的忙,我是在帮忙我自己,因为僧鞋不容易买到。但是我加你一点钱,让你的业务扩展,让僧鞋的品质提升,日后我买鞋子也就很方便了。”
对于一些佛教的有缘人经营商业,我总是想,能助其一臂之力,佛法的事业才有人肯做。所以,后来有些人做僧服、僧袜,乃至开设僧众用品店等,我也都很乐意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