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七日 星期四(1 / 1)

仲虺赞扬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

吉甫歌诵周宣,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

是则圣贤谁以改过为能,可以无过为贵。

下午,续为联合讲习会的学生“普说”佛光山的宗门思想。

七、僧信福利:

先进的国家、进步的社会必定非常注重福利事业,本山福利举凡医疗、单嚫、休假、留学、旅游、省亲、贷款、补贴,乃至徒众的父母百年后之灵骨奉安都包含在福利范围。而负责统筹这项工作的人选,其条件必具有供养心,不怕人家吃、不怕人家用、不怕麻烦、不会官僚者任之。

八、佛化事业:

“学问教吾人之所当知者,技艺教吾人之所当习者”,故在团体中要受人尊重必须树立自己的“事业”,本山对人事的升迁是依——

1.道业:课诵、威仪、勤惰、生活、戒规、密行……

2.学业:进修、讲说、布教、著作、翻译、技艺……

3.事业:能力、工作、发心、贡献、忠贞、成就……

此三者为评估标准。而在家信众可以应时代需要,开发百货、金融、食品、旅行等事业。

九、教派之间:

凡是宗教就会有“教派”,基督教是以人来分,佛教是以理来分。为同学们介绍台湾早期佛教的四大宗派(开元派、月眉派、观音山派、法云派)及台湾光复前后和近十多年来佛教的概况。

十、修行生活:

本山在修习佛法及学道的生活上,有多种层次的不同——

1.个人密行的修持(闭关、禁足、持午、不倒单、行脚……都有人受持)、僧俗两众每日共修、领众礼忏、佛七、禅七、观音七、八关斋戒等。

2.发心服务、人事接待、给人欢喜、上弘下化、慈心悲愿、自利利人、五戒十善、四无量心……

本山人众在自利、利他的修持上,至少都经过十年的生聚教养。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