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主张“储财于信徒”
我经常跟出家的弟子说,我们要“储财于信徒”。假如有时候信徒过分地发心,超过他的能力负担以外,我都会叫常住的人把捐款退回去给他。曾经,我请慈惠法师替我退回一笔捐款给香港一位非常发心的信徒,那位信徒还特地跑来台湾跟我抗议。
但我的想法是,我要让信徒富有起来,佛教才能富有,信徒不能贫穷。大家要了解,佛教事业需要财富,我们个人要钱没有用。但是信徒需要有钱,因为他要发展事业,他要养家活口,因此,超额的捐款必须还给他们。
所以,我一直主张不储财于寺庙、不储财于佛教,我认为,所有的个人都是寺庙的,所有的寺庙都是教会的,那我们在佛教里面还需要什么财富呢?要让佛教的信徒都要富有,他们富有了,佛教才会富有。这是我第一个关于财富的观念。
第二、兴办文教事业,要让佛光山“穷”
兴办大学、云水书车、云水医院,送医疗、图书到乡村、山区,办报纸、办电视台等等文化、教育事业,办这么多事业是为什么?其目的就是要让佛光山“穷”。
一般的人都认为穷不好,但在我认为,穷,对佛光山的弟子会有帮助。因为穷,你要奋发向上,你要辛勤努力,你要精进不懈,你要力争上游,你要发心光大常住。不穷,这许多力量怎么会出来呢?
贫僧看到历史上,有很多富有的寺院,或是富家子弟,有了钱财以后,都去享受,都去花费,不知道要上进,不知道要努力,最后惹了很多麻烦,就会失败。穷苦,才会让人努力奋斗进取,极力去寻找生存的前途。就像佛陀说的,修行人要带三分病,才肯发道心。所以修行也要带一点穷,才知道要向前走。大概我一生都是守贫、守穷,只知道努力弘法,所以也能为佛教创办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