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发展和佛光山有同时推动的意义(1 / 1)

自一九六三年访问过新马后,隔年,随着寿山寺落成,寿山佛学院开办、创建佛光山,我的弘法也就以台湾为重了。一九七七年马来西亚青年邱宝光、梁嘉栋、梁国兴、黎顺禧、陈增金、许来成等八人来山访问,在佛光山大悲殿求受皈依,我称他们为八金刚,他们回去之后成立了“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邀约我做他们的宗教导师,聘请许子根博士担任会务顾问。

与许子根博士合影(马来西亚佛光山提供,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四日)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简称“马佛青”)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我想除了发展青年团,鼓励青年学佛以外,还包括设有佛青文化服务处、印经会、出版《佛教文摘》、英文佛教刊物《东方地平线》(Eastern Horizon)等,都是很好的教材,对佛教文化的弘扬上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也将我的著作,以小册子形式印刷流通近百万册,与大马信徒结缘;所以后来我到马来西亚弘法能有这么多人来听经闻法,这应该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许子根博士,一九四九年出生于槟城,长得一表人才,口才、英文都好,信心坚强,目前担任总理府部长,受封为丹斯里。我记得一九九二年我到槟城东姑礼堂讲演,那一次讲演可谓盛况空前,原本只能容纳一万人的东姑礼堂挤进了将近二万人,还有很多人被拒绝于门外,大声喊问:“我的师父讲演,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去!”

刚巧时任州长的许子根博士在旁致辞听到了,话锋一转,幽默地说:“今晚的场面,更加强了我要建立一个容纳二万人以上室内体育馆的决心,这样下次星云大师来弘法时,才能使大家如愿。”语毕,掌声响彻云霄。

八位马来西亚青年,和我最早结缘的是邱宝光居士,一九六一年我在编辑《中英文对照佛学丛书》时,书中的《羯腊摩经》英文版就是由他翻译成中文。一九六三年我访问新马时才有因缘和他见面。邱宝光居士长得文质彬彬,温和文雅,为佛教热忱,一直担忧大马佛教的现况,希望能有通晓英文的法师到槟城弘法,让更多知识青年皈依佛教学佛。

梁嘉栋后来出家,法名惟悟,现在是槟城檀香寺的住持。这八位青年对于大马佛教的发展,不遗余力,后来我成立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协会,他们都是重要的推动者。

我看新马佛教早期确实有不少的人才,可惜马来亚佛教会(后改称“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简称“马佛总”)设在最北区的槟城,假如会址能设在大马中部吉隆坡,其所发挥的力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另外,假如佛教好好接受他们的护持,真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