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求胜心切,中圈套兵败靖港(1 / 1)

首次出师不利的曾国藩脸上无光,为了挽回丢失的脸面,他特别期待湘军的胜利,哪怕是一点点的胜利。为此,他重振军威之后,很快便制订出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曾国藩分析,湘军的这次出师虽然受了一定挫折,但并没有大的损伤。太平军由于连续攻克数地,所以气势旺盛,但是他们的兵力却分散到了各地。其中一支军队向湖南进军,他们守的是湘潭、靖港、湘阴等地,没有援兵,特别是守在湘潭的只有一支孤军,势力单薄,最容易攻克。眼下,湘军集中兵力对付这支孤军,一定会取得胜利。

各位湘军将领全都认同曾国藩的分析,于是大家一起确定了作战方案:由副将塔齐布率千余人为陆师先锋,彭玉麟和杨载福等五营水师跟随其后,同时决定第二天由曾国藩率其余人马进行增援。之后,曾国藩的湘军就开始向湘潭发起进攻。

当塔齐布率领的陆师和彭玉麟等人率领的水师出师后,当天夜里,曾国藩因为听信了一个消息,中了别人的圈套,在靖港栽了一个大跟头。

正当曾国藩梦想着湘潭的胜利时,当天晚上,靖港团丁的头目前来报告,说守在靖港的太平军不足五百人,且他们完全没有戒备,此刻都在大睡,连守夜的都没有。如果此刻派人前去,一定会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他们全部歼灭。他还说,此时靖港的团丁已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和湘军来个里应外合,把里面的太平军一网打尽。

曾国藩闻此消息,心中大喜,他认为这是老天给他的一个翻身机会。一句“天助我也”之后,他便安排那位头目先悄悄返回观察情况,而他随后便率队前往。待那头目走了之后,曾国藩便准备行动了。

由于曾国藩的初次出师受辱让他抬不起头,所以他要通过一个小小的胜利来扭转这种局面。可以说,此时的曾国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一心想着胜利,想着那区区五百人的太平军,却没想到万一情报有误怎么办?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没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就急匆匆地带了两千名精兵出发了。

曾国藩率水陆两师坐船而下,当他们靠近太平军的营垒时,曾国藩方感大事不妙,但为时已晚——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太平军就从四面八方把曾国藩及众湘兵团团围住了。这使得曾国藩的人马此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无奈之中,曾国藩只得慌忙下命令“开炮”。由于湘军大战船的炮口都是远距离发射,对于太平军近距离的渔船没起到一点作用。乱轰之下,浪费了炮弹不说,还没有伤着敌人的一根毫毛。此时的太平军利用自己的优势用抬枪鸟铳向湘军的战船射击,几乎是百发百中。这使得战斗刚刚打响湘军就损失惨重,所以这时的曾国藩不得不下令撤退。但是,进来容易退出却比较困难。无奈之际,湘军只能向对面的铜官渡口撤退。这时,又从铜官渡口处传来一片杀声,紧接着,就拥上来一群太平军。这一下,湘军的水陆两师彻底没信心了,他们不清楚到底还有多少太平军,情报说是五百人,现在看来五千人也有。在这种情况下,众将帅和士兵都慌了神。他们见周围全是太平军,顿时心惊胆战,连连后退。曾国藩看到这一幕,十分生气,不想再次失败的他亲自来到岸边指挥战斗。他见湘军纷纷后退,便把令旗插在岸边,并瞪起双眼喝道:“过旗者斩!”可是面对势头凶猛的太平军,湘军不顾曾国藩的命令,继续后退。曾国藩大吼一声之后,挥剑把最前面的砍倒,血溅了一地。其余人见状稍微愣了一下,然后绕过军旗,一路狂奔,这下轮到曾国藩呆了——面对蜂拥而来的士兵他不知道该砍在谁的身上了。

此时,太平军的大队人马势如潮水,把湘军杀得是一片狼藉。立在岸边发呆的曾国藩一下子没了精神,他根本想不到自己多年付出的心血会在瞬间化为乌有,这一次他输得是如此的惨,以致他的心都在滴血。就在他发呆之时被部下拉入船中,战船仓皇而逃。

由于曾国藩求胜心切,误入太平军设置的圈套,才导致此次行动的失败。太平军已经算到,出师不利的曾国藩必定会求功心切,所以他们故意放出只有五百人驻扎靖港的风声,并部署好一切,让其他人信以为真。曾国藩向靖港驶来时,他们的两万人马正躲在暗处等着鱼儿上钩。

兵败后的曾国藩心情到了冰点,呆呆地坐在船舱内发愣。想起自从出师后,连连败下阵来,他简直是五脏俱焚。自己苦心经营了一年多的湘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以前所有的豪言壮语此时全部化为乌有。第一次的出师不利已经丢尽了他的老脸,此次的惨败更是令他不敢想象,那些官绅们的冷嘲热讽将会让他受不了。想到这里,曾国藩简直万念俱灰。再加上耳边不时传来“活捉曾妖头”的呐喊声,更让曾国藩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与其活着受别人的侮辱不如趁机一死了之,抛开尘世之事图得个轻松清净。想到这里,他起身向前,一下子跳入了江中。章寿麟边叫“曾大人跳水了”,边跳入江中救上了曾国藩。幸亏救得及时,曾国藩才无大碍。之后,在众人的一番劝解之下,曾国藩一行再次回到了长沙。